韓非子: 諸子百家叢刊 韓非子

· 諸子百家叢刊 Book 2 · 谷月社
5.0
1 review
Ebook
8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韓非子》內容共二十卷分為五十五篇,總字數達十多萬言。在體裁上,有論說體、辯難體、問答體、經傳體、故事體、解注體、上書體等七種。辯難體與經傳體為韓非首創。在內容方面,則論「法」、「術」、「勢」、「君道」等,文裁條理清楚,用意深刻。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
《孤憤》論述自己對當代法家對更法之志的憤概。
《說難》第十二,論述對君主進諫的困難,反映韓非對君主的心理分析之清楚,為論說體。
《奸劫弒臣》第十四,前半部論述奸臣的奸行及治奸之法,後半部則反對儒家思想,倡導法家思想治國之道。
《顯學》,批判儒家與墨家,闡揚法治,該篇是韓非對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亦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史料來源。
《五蠹》,『蠹』字意指由內部危損整體的木中之蟲,五蠹指五種蛀蟲,韓非認為為學者(儒家)、言議者(縱橫家)、帶劍者(墨家俠者與俠客)、患御者(怕被徵調作戰的人)、工商買賣者等,為擾亂君王法治的五種人,考量歷史應除掉他們。本篇亦為歷史上公認的韓非子代表作。
韓非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韓非(約公元前--前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 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史料》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歎不如。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孔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