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第235期/低碳營運5策略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15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激進式思維

在某次採訪裡,一家大型傳產公司的董事長,被問到為什麼這麼重視永續的概念時,他的答案令我印象深刻:「重點不是我強調,重點是你相不相信溫室氣體對地球的傷害,你要從心裡相信這件事⋯⋯。」

談論永續議題時,人們很容易使出漂亮的說詞,不外乎珍視生存的環境和稀缺的資源,接著就跳到節省多少能源、減少多少碳排,以及所有關於ESG的相關指標。這類回應,聽上去就是外力驅使的變革或轉型,盡可能做到合規合法。真正打動人心的訊息,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信念,就像那位董事長接著說的,「我做的事情對地球和社會是好還是壞?壞我不做,就算賺錢,我可以選擇不做!」

如何檢視這句動人的話,不只是漂亮話而已,聽其言之外,更要觀其行。照董事長自己的說法,由於他所處的產業就是「負有原罪」的高碳排,因此,必要的話,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整個轉型,「有什麼不好?」

在一個變動就是常態的世界裡,確保環境永續,本質上有點像是每天把時間軸回撥一點,因為要做到從空氣中吸走的碳量,多於製造的碳量,達到「負排放」的境地;而企業在達到環境永續目標的同時,更要確保自身不被時代淘汰,達到永久存續,形同是永續加上(或乘上)永續的雙重考驗。

在《目的與獲利》書裡,哈佛商學院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提出了企業如何在永續轉型的考驗中,獲致成功的6種機會原型,依據「施行的風險」和「創造價值的潛力」進一步細分,由風險高、潛力高,到風險低、潛力低的排序分別是:打造新模型或新市場;業務轉型;單一業務調整;找出或活用取代既有競爭者的替代品;提升營運效率;以及看見價值、強調社會使命等。

在業務轉型這個風險和潛力相對都較高的機會原型裡,沃旭能源(Ørsted)的例子,很接近「革自己的命」的邏輯,而且是不得不然。在2008年於德國興建燃煤電廠的計畫遭遇抗拒而失敗後,曾經的燃煤大廠沃旭體認到,「這是第一個明確的訊號,告訴我們世界已經開始轉向。」

算算從2008年到現在才幾年,沃旭已成為離岸風電霸主,而根據2024年1月的消息,沃旭於研究機構「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2024全球百大永續企業(Global 100 Index)評比中,在292家「發電業者」中排名第一,也是第五度奪得全球第一。

機遇往往伴隨著風險,永續二字,字面上感覺風平浪靜,海面下實則波濤洶湧,要駕馭風浪,我們不只需要漸進式的改變,更需要激進的(radical)的思維和做法。


總編輯

齊立文

About the author

《經理人》

台灣第一本全球化時代經理人專屬的管理雜誌

從「基礎」到「進階」,「實用易懂」的管理雜誌。

提供高效率的最佳管理對策

管理觀念和實務同步,徹底解除管理焦慮

回歸基本面,有效解決管理困境。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re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