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全集25:史學卷

· 柏楊全集 Book 25 · 遠流出版
Ebook
60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柏楊全集】計分成散文卷(含雜文類、報導與傳記類、書信類)11冊、詩卷1冊、小說卷3冊、史學卷11冊、特別卷2冊(含《醜陋的中國人》、《醬缸震盪》、《我們要活得有尊嚴》、《新城對》等柏楊思想與訪問對話集),總計約800萬字,全方位呈現柏楊思想精華。


本書為《柏楊全集》第25冊,屬史學卷,收錄了《柏楊曰(二)》。


史之有「太史公曰」、「臣光曰」,有「論曰」,有「贊曰」,無非是史家在相對客觀的史事陳述之後,明確表達他的史觀、史識,《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柏楊曰」亦然,柏楊語譯司馬光《資治通鑑》,十年有成,八百六十二則「柏楊曰」是另一項更重要的成就,輯錄成書,以「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為名,「通鑑學」在二十世紀再添成果,與王船山《讀通鑑論》前後相互輝映。


但誠如唐德剛先生所說,過去的史論家論史,從「太史公曰」到「臣光曰」,就只是孔門一家的框框之見,而柏楊在翻譯《資治通鑑》時,從他本身的現代多元文化背景,讀不下去而痛批之,是為「柏楊曰」,它為傳統的論贊學打下了句點。所謂「讀不下去」,約有以下數端,一是司馬光所述的那個史事本身,其次是司馬光之「所述」或隱或顯表達的褒貶議論,最後是「臣光曰」的史論所存有的價值。而司馬光所代表的正是傳統的儒家,因此柏楊通過「柏楊曰」除了和歷史對話,和司馬光對話,也和眾多的儒家菁英對話。


柏楊所標舉的是現代的民主、法治以及人權的新價值。柏楊說,撫今思昔,歷史也就不再是舞台上的往事陳跡,因此他試圖從歷史著手,去了解我們這一代苦難的根源;他以古為鑑,要表達的是他做為一個現代人的領悟與感受。


龔鵬程因此說《柏楊曰》是「現代化思潮下的史論」,劉季倫說那是他的「歷史法庭」,(皆見《柏楊的思想與文學》),而一則一則讀下去,我們又會有什麼樣的領悟與感受呢?

About the author

柏楊,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講演,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