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12封信

· 新潮社
Ebook
18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這十二封信是作者從海外寄來分期在同人雜誌《一般》上登載過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為對象,從實際生活出發來介紹些學術思想。數年以來,同人都曾依了這個目標分頭努力。可是如今看來,最好的收穫第一要算這十二封信。
 
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就誰都是受信人,誰都應該一讀這十二封信。
 
這十二封信,實是作者遠從海外送給國內青年很好的禮物。作者曾在國內擔任中等教師有年,他那篤熱的情感,溫文的態度,豐富的學識,無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抵赴歐洲,目的也就在謀中等教育的改進。作者實是一個終身願與青年為友的志士。信中首稱「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性行的我看來,這稱呼是籠有真實情感的,絕不只是通常的習用套語。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作者雖隨了各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出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沈,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
 
作者用了這態度談讀書、談作文、談社會運動、談愛戀、談升學選科等等。無論在哪一封信上,字行間,都可看出這忠告來。其中如「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一信,作者且鄭重地把這態度特別標出了說:
 
「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對於現代青年能發生毫末的影響,我尤其虔心默祝這封信所宣傳的「超效率」的估定價值的標準能印入個個讀者的心孔去;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貪容易、太浮淺出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蒙娜麗莎了。」
 
「超效率」這話在急於近利的人看來,也許要驚為太高踏的論調了。但一味致力於效率,結果就會流於淺薄粗疏,無可救藥。
 
中國人在全世界是被推為最重實用的民族,凡事都懷一個極近視的目標,娶妻是為了生子;養兒是為了防老;行善是為了福報;讀書是為了做官;不稱入基督教的為基督教信者,而稱為「吃基督教」的;不稱投身國事的軍士為軍人,而稱為「吃糧」的。流弊所至,在中國,什麼都只是吃飯的工具,什麼都實用。因之,就什麼都淺薄。
 
試就學校教育的現狀看吧:壞的呢,教師的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學生的目的但在文憑資格;較好的呢,教師想把學生嵌入某種預定的鑄型去,學生想怎樣揣摩世尚,畢業後去問世謀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總之都免不掉淺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顧的,但只顧效力,究竟是蠢事。青年為國家社會的生力軍,如果不從根本上培養能力,凡事近視,貪浮淺的近利,一味襲踏時下陋習,結果縱不至於「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國家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可說。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對於現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徵之現狀,不禁同感。作者去國已好幾年了,依據消息,尚能分明地記得起青年的病象,則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這十二封信啊,願對於現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About the author

朱光潛
 
(1897.9.19?1986.3.6),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教授。
 
視野開闊,對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詣。在他的700萬字的論著和譯著中,對中國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對西方美學思想作了介紹和評論,融貫中西,創造了自己的美學理論,在美學教學和研究領域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文學史和美學發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代美學宗師,並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