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實文鈔:爬梳詩之本質

· 崧博出版
Ebook
119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孟實文鈔》是朱光潛先生早年時期 文藝理論方面的重要作品之一, 談論他如何走上文學道路, 以及走上文學理論研究的道路後的些許甘苦和心得, 體現研究文學的嚴肅的態度。 全書以詩或詩論為中心,談論了詩創作的興趣培養問題,講述了詩的陰與顯,隔與不隔,氣勢與神韻之間的問題,此外,還講述了對中外美學家思想的精彩評述,對美的規律,美的顯現,美的範疇等一系列文藝理論問題進行細緻地疏解。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一個人不歡喜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如果對於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戲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們看小說和戲劇,不問它們的藝術技巧,只求它們裡面有有趣的故事。他們最愛讀的小說不是描寫內心生活或是社會真相的作品,而是《福爾摩斯偵探案》之類的東西。愛好故事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賞文學,我們一定要超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過對於《福爾摩斯偵探案》的愛好,去求藝術家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說家不儘是會講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說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樹搭成的花架,用處只在撐持住一園錦繡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詩的隱與顯 顯與隱的分別還可以從另一個觀點來說,西方人曾經說過:「藝術最大的祕訣就是隱藏藝術」。有藝術而不叫人看出藝術的痕跡來,有才氣而不叫人看出才氣來,這也可以說是「隱」。這種「隱」在詩極為重要。詩的最大目的在抒情不在逞才。詩以抒情為主,情寓於象,宜於恰到好處為止。情不足而濟之以才,才多露一分便是情多假一分。做詩與其失之才勝於情,不如失之情勝於才。情勝於才的仍不失其為詩人之詩,才勝於情的往往流於雄辨。 ◤詩人的孤寂 凡是情緒和思致,愈粗淺,愈平凡,就愈容易滲透;愈微妙,愈不尋常,就愈不容易滲透。一般人所謂「知解」都限於粗淺的皮相,把香的同認作香,臭的同認作臭,而濃淡深淺上的毫釐差別是無法可以從這個心靈滲透到那個心靈裡去的。在粗淺的境界我們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們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這是心靈交通的公例。 詩人所以異於常人者在感覺銳敏。常人的心靈好比頑石,受強烈震撼才生動顫;詩人的心靈好比蛛絲,微噓輕息就可以引起全體的波動。常人所忽視的毫釐差別對於詩人卻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點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陣螺殼的嘯聲便是大海潮汐的迴響。在眼球一流轉或是肌膚一蠕動中,詩人能窺透幸福者和不幸運者的心曲。他與全人類和大自然的脈搏一齊起伏震顫,然而他終於是人間最孤寂者。

About the author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有《談美》《詩論》《西方美學史》等,譯有《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歌德談話錄》《拉奧孔》《美學》等。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