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與念珠: 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24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 書中引用臨床實例,陳述中,感受到臨終病人對靈性需求的殷切。 
陳榮基 / 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 緩和醫療,人間道場,習法傳法,己度度人。 
陳慶餘 /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 

□ 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人與家屬,如果不能超越死亡恐懼,那麼再怎麼努力都只有八十分,善終很難圓滿達成。 
邱泰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學會理事長 

□ 人性的關懷,本來就是醫學之本,只是在高科技的發展,高度分工的結果下,醫療疾病化、數據化、器官化、商業化,迷失了方向。 
黃勝堅 /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 這本記錄安寧病房病友們,如何真實面對生死的難題,可說是現代生命教育經典,非常值得學習與運用。 
釋惠敏 /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 

早期大家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 
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當姚建安醫師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的醫師」的封號。安寧緩和醫療最核心的課題,就是「靈性照顧」,這對於許多醫療助人者而言,是相當陌生的,這也是促使姚醫師寫這本書的最大動機。 
台大醫院剛開始推臨床宗教師時,病人或家屬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 
經過醫療團隊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不是來病房傳教,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全書透過不分男女老幼的18種感動,讓讀者看到宗教的生命智慧,釋放出人生最後的圓滿。

About the author

姚建安 
現任: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秘書長 

這本書,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至今讀來仍熱淚盈眶。 
感謝所有曾經住在安寧病房過的病人與家屬,教導醫療團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得以成長;使我們積聚能量和毅力,更懂得如何照顧呵護、服務更多的病人與其家屬。 
安寧病房每天都有感人的事情發生,安寧團隊的職責,是確保病人生活品質、達到善終,家屬的哀傷得到撫慰疏導,要圓滿這些訴求,有賴靈性照顧的提升。一路走來,宗教的生命智慧,令人感佩讚頌之餘,省思再三!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