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肌密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0
3 reviews
Ebook
18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我們身上的肌肉,30歲開始不知不覺的流失,大家都知道,會驅使身體去走路、活動,當然骨骼關節非常重要,可是基本帶動著骨頭跟關節在活動的,其實是肌肉。 
近年來醫界重新評估肌肉,對於調控人體的能量以及血糖,有相當大的影響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瘦子會得糖尿病、脂肪肝;中壯年會莫名其妙找不出原因的腰痠背痛;老來會彎腰駝背步履蹣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肌肉對於能量的代謝很重要,我們吃飯之後不是血糖會上升嗎?血糖會轉換成肝醣,肝醣有兩個地方儲存,一個是肝臟,一個是肌肉。光靠肝臟沒有辦法存這麼多,肌肉跟肝臟對於人體能量來講,是一個倉庫,就等哪天需要能量的時候,就會從這個倉庫拿出來用。這個倉庫如果只有肝臟,其實不太夠,所以需要靠肌肉的量。這就發現,其實肌肉的質量,跟能量的儲存、代謝是很有關係的。 
當肌肉的量減少了之後,吃進去的血糖轉換成肝醣,便沒有地方可存了,肝臟存滿了又沒有那麼多的空間,沒有地方存的時候,肝醣就只好再變回成血糖。因為事關能量的代謝,在這些年肌肉的角色被重新評估,不再是只有單純的運動功能,對於調控人體的能量以及血糖,有蠻大的重要性。這部分也會影響心肺功能跟肌耐力,中年人會提不起勁的原因,其實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肌耐力跟心肺功能不足。 
雖然透過節食、減肥藥或傳言中流行的減肥法去減重瘦身,表相上體重降下來了,可是存在身上的脂肪,反而變成避免性因素比較不好的「內臟脂肪」,肌肉質量被減少了,看似減肥有成,卻反而造成比較不好的不當瘦身結果。這個錯誤瘦身觀念「靠節制飲食不運動」,投射到年輕人,尤其女性比比皆是,台灣的女性有一個特色,太過在乎自己的體重、關心自己的體態,而忽略調該如何「健康的減重」。 
肌少症的麻煩,在於肌肉悄悄無聲無息的流失,一般而言在30歲以後,如果不運動鍛練,每一年肌肉會減少1%-2%,60歲之後減少速度遽增。因肌少症而起的後續問題,如失能、跌倒、功能退化、住院、甚至死亡也難倖免。 
值得慶幸的是「可逆」的肌少症、透過醫病合作,病人可以停損肌肉流失、甚至再把肌肉質量「練」回來。而且實證醫學發現:平常走路速度越快的老人家,預期存活的時間,就越長! 
肌少症攸關每一個人老來的生活品質、行動能力,該如何從年輕就好好持之以恆的鍛鍊我們身上的各大肌群,當然不是要求,你要有如健美先生小姐那般,而是該如何保持肌肉質量不至於快速流失,是作者陳亮恭醫師要告訴大家的精彩內容。

Ratings and reviews

3.0
3 reviews

About the author

陳亮恭 
現任: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資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科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人醫學科訪問學者
台北市政府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委員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