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深入了解面對高敏感父母的五大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有許多爸媽總呵護著孩子,對於和孩子有關的每件事總想思慮周全,並夾帶著強烈的正向或負向情緒。這些高敏感的父母卻比一般家長更深感有壓力和沮喪。
這本書作者接到並引用了 1200 個父母的回應。
做一個爸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和回饋的工作,而且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對於高敏感父母而言,家長這工作非常的具有壓力,但好處是敏感性其實也是做個好父母最珍貴的資產,帶領我們增加個人的愉悅,並擁有更緊密和快樂的親子關係。
內有家長問卷,可供讀者更加了解自己是否為高敏感族群。
◎ 這是一本 父母 Self-help 的書。
親職是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回報的工作了,同時也是最有挑戰性的工作。對於高敏感父母,尤其如此。高敏感父母對孩子特別能夠心領神會。對於每一個會影響孩子的事情都會深思熟慮,並有很強的情緒。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對於高敏人,親職提供了獨特的壓力──好消息是敏感度也能成為父母最有價值的資產,導致更多的個人喜悅,以及更親近、更快樂的親子關係。
依蓮·艾倫博士是世界知名作家,著有經典的《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以及其他關於高敏感的暢銷書,現在寫了這本無可或缺的書,指引高敏感父母。她運用非常多的研究結果以及她的個人經驗,協助高敏感父母辨認並面對高敏感帶來的影響。本書提供:
* 自我檢測,協助父母了解自己的敏感度
* 協助適應過度刺激的工具
* 如何處理親職中的負面情緒
* 如何管理因為親職而增加的社交刺激和互動
* 如何處理和別的父母相處時的害羞
* 關於高敏感父母面對伴侶的五大問題,以及如何處理
高敏人深具潛力,不只可以成為好父母,還可以成為非常棒的父母。
這本具有開創性的書又實際又溫暖、正向,父母可以看到如何建立自信、覺知和重要的適應技巧,他們──和他們的孩子──能夠在親職路上的每一個階段都發光發熱。
各界推薦
王珮玲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
---
《高敏感父母》-讓你演齣家庭好戲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每個家庭裡,無時無刻都在上演,一齣又一齣的親子大戲。劇中,父母與孩子,往往設定為雙主角。有衝突,有疏離,有冷漠,有溫馨。
當中,父母身為編,導,演。對於故事的內容,情節的發展,角色的設定,親子之間的互動,家庭動力如何演變?有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影響。
我們需要清楚知道自己與每個角色之間,關係該如何拿捏,對話該如何進行,我們的表情,動作,想法,觀念,將如何的設定。而在編寫與演出這劇本,如何詮釋好,父母,這關鍵角色,也決定了這齣戲的收視率,是否成為一部精彩的大戲。
高敏感父母的角色,總是能讓親子關係,非常立體化的呈現。特別是,當自己清楚,對周遭的人事物之間的瞭解,敏感、細膩,又深刻。我們敏感於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經常的自我覺察,所說的話,一舉一動,對於自己,與孩子可能產生的關係維繫與變化。
親子關係是一段非常細膩的互動歷程,幾乎是以「秒」為單位,一格一格,分隔來看。當然,身為高敏感父母,會讓自己更加的悠遊在這互動的關係中。
然而,高敏感父母對於完美的追求與設定,自然而然,相對其他家長來說,總是偏高。且很容易自我要求,得時時保持在需要完美的狀態。因為如此,高敏感父母所承受的自我壓力,也水漲船高。只是,對於期待的落差,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而感到心疲,挫折與無力。
試著接納自己的部分有限,與不完美。我喜歡保持著80%的完美,另外存在著20%的有限。這樣的組合,讓自己能夠有餘裕,來瞭解眼前,隨著年齡的發展,呈現不同樣貌的孩子,適時提醒自己,該如何的來因應與修正。
在這過程中,因為自己的高敏感,也更加的需要善待自己,放過自己,避免過度自我要求,與設定許多的「我應該」。讓自己能夠維持在一個好的身心狀態,也讓這個好的狀態,感染到親子關係的維繫。父母OK,孩子OK,親子關係也OK。
閱讀《高敏感父母》這本書,讓讀者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心特質。藉由書中,詳細的說明、舉例,更加的善用自己的高敏感特質。讓自己在親子關係,教養上,充分發揮快狠準,又能細膩,優游自在。
我們繼續在編寫親子關係一部劇本,每日一集又一集的上演這一齣連續劇。也欣喜有《高敏感父母》這本書的引導,讓我們能夠更加的精彩綻放,屬於我們的高敏感特質,並在教養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也讓自己能夠清楚瞭解,與掌握親子關係的劇情走向,戲劇張力,與優雅面對故事的高潮迭起。
我們都在演戲,繼續演人生的這齣戲。《高敏感父母》必看的好書,推薦給你。
---
父母的休息與修習
初色心理治療所 副所長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我常在晚上的時間寫稿,原因是白天有臨床工作,下班時要照顧孩子,晚上就是 我沉澱與補足自我的時刻。一天下來,累人的往往不是體力上的付出,而是思考 與情緒上的負荷。舉凡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手足之間沒有停止過的爭執,承擔 著各種教養情境所引發的情緒。等孩子睡了,你可能腦袋倒帶著,想著剛剛和孩 子的不愉快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在坊間,你可以找到各種教養資訊,陳述著孩子的各種狀況,父母可以應對的方式。例如:高敏感特質。許多父母苦惱於如何好好陪伴他們的高敏感孩子,包含 孩子在情緒表達上的強度,知覺與想法上的細微,都讓高敏孩子的父母花上加倍 的心力去探索,理解,也嘗試要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做一些改變。 如果今天你是一位擁有高敏感特質的父親或母親呢? 身為高敏特質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單一行為,容易有各種聯想不斷湧出; 你可能 對於孩子的情緒反應,在其他照顧者還沒覺察到時,就已經站在孩子的位置感受; 你也可能容易受不了孩子們的所發出的聲量。這些過程令你感到精疲力盡,更有 可能的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精疲力盡。因為身為高敏感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讓 你很清楚知道,親職對於孩子心性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當你在父母這個角色上 的自我要求越高,你越會耿耿於懷自己在教養上的每一步是否如自己所期待。 你可能從各種教養資訊中,找不到屬於高敏父母疲憊與無力感的解方。 在所有的教養心法裡,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與接納情緒,不論是自己的或是孩子的。
在『高敏感,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一書中,直接點題:這本書本 質上是要教你如何降低過度刺激,找出更多時間休息,學會自我照顧,成 為一位你能夠成為的最好的父母。因此在這本書裡,你會發現作者沒有要高 敏感父母一定要遵循什麼樣的教養方式,而是學習從怎麼調節自己開始。高敏感 父母要怎麼調節自己的情緒呢?書中幫大家分享了五種策略:
1. 接受你的感覺。
2. 不要為任何感覺感到羞恥。
3. 相信你可以像別人一樣應付得很好。
4. 相信你的負面情緒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5. 一定有希望—你最終能夠做些什麼,以處理你的負面情緒。
皮克斯動畫在2017 年所推出的電影『可可夜總會』,小男孩米高熱愛音樂, 也希望得到家人的認同,然而家族中有一段和音樂有關的傷心事,阻礙了家人對 米高的支持。故事的最後祖太婆對米高說:『你有我的祝福,沒有條件』,這是在 祖太婆突破了她自己在家庭中所承受的痛苦與憤怒後,開始能夠給予孩子無條件 的支持。這部動人的電影也描繪出了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帶著各種承受所 形成的經驗,而高敏父母們的經驗又是那麼地細緻且深刻。經驗會內化成我們接 看待世界與養育孩子的方式。因此,我們需要休息與停頓,讓各種教養現場的情 緒不要積累成過大的疲憊; 我們也需要覺察與修習,認識我們自己,也認識孩子 的需要。 然後你終將發現,原來高敏感真的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更完整的自 我。
作者
依蓮‧艾倫博士(Elaine N. Aron, Ph.D.)
一位臨床和研究並重的心理學家。
暢銷書《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繁中版遠流出版)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族自在心法實踐手冊》(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Workbook)以及《啟動高敏感的愛情天賦》(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的作者。
她自己就是個高度敏感的人,自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獲得臨床心理學碩士,於太平洋研究院(
她有自己的私人診所,並在全美主持高度敏感者的工作坊 --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個人網站:http://www.hsperson.com
譯者
丁凡
留美遺傳學碩士,由分子生物研究轉戰教育界,
目前是自由文化工作者,同時學習、創作、寫作、翻譯、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