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共五個主題,一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在臺灣,1980 年代婦女運動早期,男性不是完全不被提及,就是一概被婦運視為是「敵人」、「父權社會的象徵」、「執行壓迫的兇手」。1990 年之後才有零星的媒體論述以及少數的男性團體成立,但他們傾向關心男性個體的成長與福祉,與女性主義較少對話,也沒有與婦女運動結盟。2000 年之後,男性研究的趨勢明顯增加,大抵集中在與女性主義者相似之觀點,且多傾向支持女性主義,即強調社會建構論與批判性別宰制現象,對霸權陽剛氣質進行拆解,使性別、性取向等論述互相連貫;主張不但尊重傳統的兩性,更要尊重不同性別傾向和特質的人,且堅決反對性別暴力,提倡重新建構陽剛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