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技藝與身體美學: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析論

· 元華文創
Ebook
273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本書之所以將「知識/姿勢」、「記憶/技藝」串流討論,縁於意識到拓展或鬆動「知識」的義界。不把「知識」視為某些特定的概念素材,而是承認一種「行動中的認識能力」。如此也可以說,這本書的主題是從台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作品,了解原住民如何認識這個生活世界。
 
名人推薦
 
伯軒對原住民議題的關心不完全放在某種人道意識或殖民論述的反省框架上,他保持了與原住民一定的距離。然而這樣一種保持距離的接近,是兩面不討好的事,軟、硬心腸都得具備。伯軒的論文,選擇「人學」(philosophy on man)的立場討論原住民漢語文學中「知識/姿勢」、「記憶/技藝」間相互作用的情況,等於將長久以來深埋在我心底的焦慮和盼望展露了出來,怎能不令我暢快! --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每一個人都有記憶,卻不見得都能覺察記憶的韻味,因此,為了讓記憶的味道發酵,我們需要身體力行的技藝。技藝是什麼?伯軒闡述技藝作為一種知識、一門功夫,身體於是成為理解、感知與思考的場域。身體力行鍛鍊了技藝,族人也在這過程中承接了記憶;身體承載自身與環境的對話,作家藉此創造審美經驗的格局,對伯軒而言,這正是原住民族作家「成為自己」的重要方式。 -- 陳芷凡(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About the author

作者介紹
 
陳伯軒
 
一九八三年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經歷]
吉光國文作文教室老師、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亞東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文本多維: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地方與人家:台灣當代散文析論》、《知識、技藝與身體美學: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析論》、《彳亍:陳伯軒散文集》。
 
[事蹟]
曾獲得國防部史政論文徵集特優獎、政治大學研發處論文獎助、啟明冬季書評大賽優選、飛鳶文學獎文學評論組佳作等。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