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家新聞媒體,近200年來不自外於商業市場競爭,卻能維持獨立和公共性,堅持新聞社會責任,你會不會好奇它怎麼做到的?
本書發現,《衛報》可說是信託模式與雙元治理的珍貴結晶。該報亮眼表現可歸功於信託模式成功捍衛其所設立目標,而此目標又延續《衛報》尊重總編輯的傳統。對一向哀號必須生存所以放棄社會責任的台灣新聞媒體業者和管理者而言,本案例研究指出另一種觀點與可能。
《衛報》的屹立不搖、堅忍不屈讓世人看到,在新聞媒體世界裡,營利和公益並非水火不容。
本書為論文形式,共分成四章:
第一章:緒論
說明撰寫本論文的來龍去脈。有興趣瞭解研究動機者可讀。
作者好奇,不自外於商業市場競爭的新聞媒體,在外部環境劇烈變遷甚至愈趨嚴峻的情況下,如何維持獨立和公共性,保有對新聞社會責任的堅持。希望研究成果能提供宛若危樓的國內新聞媒體業一點參考。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論文研究問題為《衛報》信託所有權的治理模式為何?又,在時代變遷下如何調整其治理?為回答問題,本章處理概念化和建立理論架構。對瞭解信託和公司治理有興趣者可看此章。
本章兩節<信託與新聞媒體分>、<治理與新聞媒體>分別討論所有權信託化之內涵以及公司治理,以瞭解史考特信託信託所有權模式,以及所有權結構下公司內部運作,做為理論架構切入點。
第三章:《衛報》信託模式及其治理演變探析
此章為本書重頭戲。不耐文獻爬梳但喜讀故事者可從此章看起,走一遭瞧瞧《衛報》曲折身世與往事。
本章採歷史研究途徑,將分三時期闡述《衛報》在各階段治理模式的特色和變化。此三期分為:信託所有權模式與雙元治理的初現、雙元治理危機與信託改造、信託轉型與原則架構的演變。
第四章:結論
本章陳述研究成果並開展研究討論,其後說明研究限制。不想看故事情節但想知道結果者可直接看此章。
信託所有權≠產製優良新聞,《衛報》實有其特殊條件;價值+信託+雙元治理,開啟了正向循環。最後,僅作為台灣探究新聞媒體信託模式的起點,拋磚引玉。
賴子歆,台灣大學外文、歷史系畢業,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