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卷四 白色的賦格

· · · · ·
· Rang guo qu cheng wei ci ke: Taiwan bai se kong bu xiao shuo xuan Kitabu cha 4 · 春山出版
Kitabu pepe
266
Kurasa

Kuhusu kitabu pepe hiki

研究轉型正義的吳乃德教授曾提及記憶的社會化過程,以二二八事件來說,面臨兩個階段,一個是解嚴前後要求恢復記憶、挖掘真相,第二個階段則是歷史的闡釋競爭,也就是歷史的政治作用以及責任。至今,轉型正義仍處在第二階段的不斷分歧中,其工作往往經歷再一次的政治與族群衝突。因此文學與藝術將是追求記憶第三階段的路徑,也就是在文藝創作的昇華與對話中,解除政治僵硬的歷史詮釋,讓當代與未來世代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對歷史與人性擁有寬廣與複雜的認識。這些傑出的文學作品源自臺灣獨特的歷史經驗,所透顯的美學與政治、歷史命題,將使我們理解,記憶不僅是政治、歷史的資源,也是美學與創作的資源。

史學家蘭克曾說,歷史要寫得像過去發生之事一樣真實。「那過去發生之事如何像『歷史』一樣真實?」有時是來自虛構。在過去被壓抑如同真空的時代,虛構作品以其最大可能性與豐富的意象,在一片空無中傳出回聲。所以虛構在記憶的現場,重要性等同史料。主編胡淑雯與童偉格不局限於白色恐怖的定義,選出三十位作者,發表時間自一九四八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二○一七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卷四 白色的賦格 風聲過後的空白
宋澤萊 糶穀日記
黃春明 蘋果的滋味
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 尋找名字
陳若曦 老人
蔣曉雲 回家
賴香吟 暮色將至

本卷使歷史的餘響不絕。農民遭欺詐的噤聲、鄉間流入城市的勞動者遭撞殘廢、原住民到中山樓找國民大會要求正名,或投共的臺灣人入獄、到臺灣的外省人被抓到火燒島,以及黨外運動只是青春記憶的時代剩餘者,提醒世人,時代並不總是正確。

本書特色

一、    白色恐怖小說選終於問世。《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為國家人權館與春山合作出版選集,由胡淑雯、童偉格兩位小說家主編,從近兩百本作品中,選出三十位作者。這套作品包含四卷不同主題,在閱讀傑出文學作品的同時,將深入瞭解白色恐怖與戒嚴體制如何深深影響臺灣的各個層面。

二、    各卷的安排順序有其意義,不只是文選的並置,在各卷的主題下,這些作品彼此呼應,產生關聯,如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描述從中國大陸來臺的科長做了許多貪汙的事情後,想逃去香港。下一篇邱永漢的〈香港〉則描述逃亡者們拋家棄子從臺灣出逃到香港如何靠招搖撞騙改變人生。

三、    製作作品大事記。每一個作品均寫出首次發表時間,因為這呈現作家如何回應當下與歷史的狀態,因此各卷雖然以主題分類,但會另外製作所有作品的編年時間,看出歷史與文學的對位關係。



作者簡介

宋澤萊(一九五二~)

本名廖偉竣,雲林縣二崙鄉人,一九七六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二○○七年退休。一九七五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備受矚目,另有重要作品《蓬萊誌異》、《廢墟臺灣》、《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等。

黃春明(一九三五~)

宜蘭人。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致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現為《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

拓拔斯‧塔瑪匹瑪(一九六○~)

布農族人,漢名田雅各,高雄醫學院畢業,以臺灣原住民醫療服務為職志。著有《最後的獵人》、《情人與妓女》。

陳若曦(一九三八~)

原名陳秀美,臺北縣人。本名陳秀美,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寫作系碩士。就讀臺大期間,即為《現代文學》創辦人和編輯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尹縣長》,長篇小說集《慧心蓮》、《突圍》等,散文《我鄉與她鄉》。

蔣曉雲(一九五四~)

出生於臺北,祖籍湖南岳陽。現旅居美國加州。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報》兒童版、《王子》雜誌主編。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作品後來結集成《隨緣》、《姻緣路》出版。 一九八○年後赴美留學,停筆三十年。 二○一○年復出寫作,二○一一年出版長篇小說《桃花井》、短篇小說集《掉傘天》、《民國素人誌第一卷:百年好合》。之後陸續出版散文集《啞謎道場之香夢長圓》、《啞謎道場之君自何處來》、短篇小說集《民國素人誌第二卷:紅柳娃》等。

賴香吟(一九六九~)

臺南市人。曾任職誠品書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著有《天亮之前的戀愛》、《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等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編者簡介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Kadiria kitabu pepe hiki

Tupe maoni yako.

Kusoma maelezo

Simu mahiri na kompyuta vibao
Sakinisha programu ya Vitabu vya Google Play kwa ajili ya Android na iPad au iPhone. Itasawazishwa kiotomatiki kwenye akaunti yako na kukuruhusu usome vitabu mtandaoni au nje ya mtandao popote ulipo.
Kompyuta za kupakata na kompyuta
Unaweza kusikiliza vitabu vilivyonunuliwa kwenye Google Play wakati unatumia kivinjari cha kompyuta yako.
Visomaji pepe na vifaa vingine
Ili usome kwenye vifaa vya wino pepe kama vile visomaji vya vitabu pepe vya Kobo, utahitaji kupakua faili kisha ulihamishie kwenye kifaa chako. Fuatilia maagizo ya kina ya Kituo cha Usaidizi ili uhamishe faili kwenye visomaji vya vitabu pepe vinavyotum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