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護教法: 上座部道場成立十週年點滴 (2008-2017 紀念道場成立十週年)

· 弘護叢書 Book 2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Taiwandīpa Theravāda Buddhist College)
5.0
2 reviews
Ebook
30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序言

本書名為《勤護教法》,述要2008-2017年上座部道場成立十週年之點滴。自2008年一入春,我們在台南法藏講堂舉行「親近釋迦牟尼佛」,正式開始「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TTBC),以植根上座部佛教於台灣為宗旨;隨著,籌設護法會。十年來,道場諸上善人共聚一處,每年都有大長老為首的僧團度過雨安居。道場師長常年帶領,以禪修為中心修弘佛法,並舉行授比庫戒與出雨安居慶典等重要僧團法事,僧信勤護教法,累積波羅蜜,以趣證涅槃。

2008年4/6日,上座部學院禮邀帕奧禪師蒞臨、首次在台舉行托缽弘法;禪師領僧一弘不僅標舉道場的方向,更整體提昇道場的發展。直至2010年上半,我們都在社區一角的講堂安住修弘,即使其地近鄰直升機航線。2010下半年,我們在烏給大長老帶領下,開始在台中太平借用道場,初嚐森林禪修的生活。2011年春天三月,在帕奧禪師的帶領下,在南投國姓草創靜樂禪林、舉行結界;並蒙禪師慈許,道場作為帕奧禪林台灣分院(Pa Auk Taiwandīpa)。2011-12年,蒙禪師暨諸大長老攝受,龍天護法,助以各方法友善士之助,禪師四度蒞臨指導,奠下道場發展基礎,參與台灣新佛教,以形成巧緻的文化次元。2012年底,乘禪師蒞臨北部弘法(屬於「帕奧禪師學訪成大」系列活動),隨師護法的善業相聚,我們組成台緬護法小組。十年間,我們勤護教法;至2017-18年之間,我們開始舉行十週年紀念活動,並撰文紀念,從而促成此書誕生。

走過更知恩,感恩更報恩。敬樂行事,憶念十週年點滴,省察眾緣,展續教法。本書淺記十年要事的方式,以分類為主,再依年月逐事記盛。本書分成五大部份:

1序論:南傳佛教傳至台灣。要述佛陀之教的史要,始於佛陀,傳統即形成上座部佛教文化圈,至現代形成新教區,乃至於當代傳至台灣等國域。我們雖處上座部佛教的邊地新區,心向佛陀,善立志願,融受善用上座部文化圈的菁萃,獻身於正法久住,以植根教法於台灣。

2信樂於法與皈依三寶。「僧團駐鍚」序開本章,隨說正式的僧團法事、慶典與托缽,請佛供養與請僧應供說法,終以「緬甸朝聖與參學」。其間,法影斑斑,略譜我們皈依三寶的信樂生活,在台受學佛陀的信門之教,萃取上座部佛教文化以適施於台灣,逐漸形展道場的宗教文化,以灌溉教法的智慧大地、守護教法的修行骨幹;終而信智合一,以趣涅槃。

3研習教理與巴利三藏的禪教。「佛陀之教」帶給世間光明,歷代長老大善知識結集巴利三藏,這傳為佛陀的解門之教。學弘巴利三藏,乃任持教法之要;而在廣大的法海善修中,我們以帕奧禪林為宗教典範,受持三藏以修三學。是以,我們先要舉「帕奧禪林的教學與出版」,以增益法友對廣大的教法之體認。

接著,再述道場甚「待充實的教學與出版」,簡介道場教學,記述我們敬慎省察道場的宗旨;眾多教學輔以書籍出版,甚深的禪修法海更需軌以如理智思,接述出版因緣。歡喜記述「培育法苗與兒童課程」。其中,特別引用佛友的記述分享與童言兒語,以增色文章,趣學佛法。教學盛事中,「帕奧禪師學訪成大與系列法宴」很值得一述,兼談道場因著禪師學訪而綜合舉行的系列法宴。

佛法貴在解行相資,帕奧禪林重於禪修行門以會於解門,而我們的系統教學,乃至真正的教理學校,則有待長期準備。屆時教學、研討、出版、普眾弘法與教法交流等盛事得以相益,助人安於法、樂於教,以植根教法於台灣。

4籌建森林禪修道場。佛陀的行門之教要在佈施、持戒與禪修。而甚深禪修、禪那道果等上人法貴在個人受用,言語不足以記述;且身為比庫記述上人法,僅適合述說法要與修行次第。本文則只重於勤護教法,點滴記述「籌建森林禪修道場」。

佛陀鼓勵森林住,以利修行解脫;這是佛陀親身示現的。不僅佛陀應供成立森林禪修道場,以安僧弘法,帕奧禪林亦如是。如今,我們依著佛陀古教的森林禪修,親身目睹上座傳來的森林禪修生活之宗教傳統,以帕奧禪林為宗教典範,用行動來落實淨信,在台成立森林禪修道場。本書要述帕奧禪師與諸大長老帶領著僧信籌建靜樂禪林,即使位處上座部佛教的新教區,身行以淨深信,注增佛教傳統於台灣,參與多元的新台灣佛教。

5結邀。道場成立十年,點滴參與教法之植根於台灣。省思「往昔曾作福」,更加珍惜道場是「適宜居住處」,以資「自立正志願」。文章中,略述「紀念道場十週年的活動」與「紀念帕奧禪師在台托缽弘法十週年」。「結讚攝要」,結以聆聽帕奧禪師於2011年結界時的開示。最後,自勵並邀請大眾同沐於佛陀之教:「苗在陰角,奮力向陽,終成大樹,涼蔭世人。前人種樹,今人乘涼,今人種樹,後人乘涼。」

本書第2-4章,即是佛陀之教的信(pasanna)、解(pariyatti)與行(paṭipadā),以趣證涅槃(paṭivedha),冠以首章之序論與末之結邀。本書的主體亦即是預入聖流的四種成素(即是四預流支):親近善士以皈依三寶,聽聞正法以研習三藏,如理思惟而法隨法行以勤修三學,最後證以滅盡三毒。此即是佛法之教的綱要,在世間形成宗教典範,如佛陀於印度形成有力的佛教宗教典範。而佛陀之教在上座部文化圈得到高度發展,不只是宗教典範,乃至形成文化傳統,典範人心,以朝證真理。道場以帕奧禪林為宗教典範,萃取上座部佛教文化,承續上座傳來的佛陀之教,以植根教法於台灣。

本書旨在結邀「勤護教法」,點滴憶恩,要記十年法事,即以佛教宗教典範的綱要為分類的目錄,再依時序要述盛事。其中或有側重、重述或冗贅,則請慧解一容;誠邀法友善士合看《側記帕奧禪法在台灣》,澄澱我們在台修弘上座部佛教的經驗,淨展未來,以植根自己生命於佛教、植根佛教於台灣。

觀淨 2018 0120

誌於靜樂禪林

 

Ratings and reviews

5.0
2 reviews
Jacqueline0813 Ong
October 13, 2023
很好,教了很多東西
Did you find this helpful?

About the author

 觀淨尊者(Bhante U Sopāka)

1965年生,台灣台南人,俗性陳。哲學博士。

1997年於緬甸帕奧禪林 在帕奧禪師座下受比庫戒 
        曾多次於禪林禪修與學習

2003年夏 任教中華佛研所一年。

               之前曾多次任職於原始佛教學院等。

2008年在台南(法藏講堂)草創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2011隨僧團草創靜樂禪林

       參加帕奧禪師為首的僧團於禪林結界

 

曾合著《清淨道論》導讀、專論阿毗達摩 ,曾出版《復歸佛陀的教導1&2》、《大金塔前的省思》、《側記帕奧禪法在台灣》、《勤護教法》,曾主編《植根上座部佛教於台灣》、《追思禮讚水尊者》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