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稱四書 學庸論語等會意已經撰述
如今只剩孟子會意再造著 四書會意已全但願能反顧
儒家學術至聖孔子開先鋒,亞聖孟子接續發揚光大,如今在學術上發光發熱,讓儒家文化能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在世界文學上嶄露頭角,不但影響中國文化,同時也影響了世界文化,讓娑婆人間又多出一盞明燈,指引世人的心靈,走向光明的大道。
這兩千多年來,從春秋戰國的時代,以至於今日後代的炎黃子孫,無論何時何地,都深深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古今的政治文字化,甚至於宗教,儒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國歷朝帝王,以儒家思想治國者,不乏其人,不缺其事。尤以宋太祖的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謂古今名言,也展現儒家學術內容的豐富與重要性。
儒本稱家,後有以儒稱教者,可見儒學又有教化人心的功能。《大學》中首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談了修行的主旨;《中庸》中首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談了修行的精要;《論語》二十篇,將孔子的修身治世的理想,表露無遺;《孟子》七篇,將孔子的儒風發揚得淋漓盡致。《孟子》一書,以人名為書名,從書中的內容,更可直接說明孟子,其人其事其理其德,對於後代的論理治事,給後人傳下了寶貴的文化資產。
《孟子會意》的完成,敝社已經完成《四書》以「會意」的方式,全部出書。本書的內容頗多,分成兩冊發行,內容的編排,以原文在上,白話文在下,相互對照,並將較難字句加註,以便於閱讀,但願能對讀友有所幫助。這一系列書籍能順利出版,除了感謝韋憲前賢撥冗精心校對之外,更感激十方大德共襄盛舉,出錢出力,才能順利付梓。後學除了感謝之外,還懇請先進大德多加指教。
後學 蘇俊源 敬序
於西元二○一五年五月三日(104、03、15)新北中和勤學齋
蘇俊源老師簡介 : 三十七年出生屏東縣東港鎮,警察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