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門開啟佛性可見
法本無法重在實踐
要領全在自性顯現
觀今天下,慾望洪流沖刷道堤,已有破堤之危,一旦道堤沖毀,淹沒本性良田,正是人間浩劫來臨之日。如此的情境,並非大家所願意見到。為了避免巨禍臨頭,致使人心擾亂不安,於是求神問卜,祈禱上天諸仙佛,希望能夠化解這一場空前的災難。宗教的崛起,宗門教派如雨後春筍,到處可見,廟宇寺院的建設,富麗堂皇,顯然是宗教博覽會呈現於世,正是應合這個時代。
世人的不安,從宗教的多元化可見其端倪,希望藉著宗教的力量,以祈神求福來安慰心靈,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然而這種方式,是否能達到消災安心的目的,那就有待商榷。六祖惠能大師在《法寶壇經》的《無相頌》中說:「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從這段頌文中領會,才知道這是真正消災致福,成就聖佛的正途。
佛經載:「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濟公禪師說:「修道修心。」一語道破修行的重點,你的心即是佛,不是針對心性淨化的修行,恐怕將離佛道愈來愈遠,離六道輪迴愈來愈近,尤其離三惡道會更近。次第修行,在三乘法中說明,但究竟還是在於找到本性佛心。心安理得是修道重要的方法,唐朝河東大士裴休為黃蘗山斷際禪師所集的《傳心法要》,正是安心修佛,力行可成正道的指南,此中述及諸多世人對於修道修佛的誤解,並提出正確的修法,足為修士參悟,成為修行路上的座右銘。
此書將禪宗頓悟法門,作一深入淺出的說明,然而學禪重要自覺自悟,文字的表達如何圓滿完整,皆不能說出真相於分毫,都要靠自己去體會,依信解行證去下工夫,自有一番成就。後學才疏學淺,斗膽將斷際大師的心得,作個文字淺解,以上本文下淺解的對照方式整理,以方便讀友閱讀。不周之處有所難免,誠請諸方大德高士指導為要。在此感謝韋憲前賢的校對,感謝十方大德的贊助,讓此書能順利出版。感恩!
後學 蘇俊源 敬序
西元二○一五(104)年元月十日于新北市中和勤學齋
蘇俊源老師簡介 : 三十七年出生屏東縣東港鎮,警察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