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上有一篇演講:The first 20 hours - how to learn anything 很有趣。討論學會一項技能到底要多長時間。我們聽過一萬小時定律──經過一萬小時的訓練,才可能精通一件事。一萬小時,等於一個人五年工作時間的總和,多少人有這樣的時間學?作家Josh Kaufman發現,所謂的一萬小時,指的是練到大師級的水準,但「學會」一樣東西,從「牙牙學語」到「端得上檯面」,卻只要20小時,黃金20小時。Kaufman說,黃金20小時可以拆解成四個步驟:
1. 拆解目標,決定要學到哪個層級。
2. 學到能自行修正錯誤的程度。
3. 移除讓你分心的障礙。
4. 練習至少20小時。
如果黃金20小時真的成立,所有教英文和學英文的都要深深鬆一口氣,天哪!真是「At the end of the tunnel」,又長又黑的隧道盡頭有光。英語實驗室決定把「黃金20小時」納入研發目標。我們把英文面試的表現定為弱,普,強三級,熟悉每一段「強」的回答,直到你不再需要從腦中搜索,對著鏡子自然說出口,告訴我們,20小時的時間,夠不夠讓你成為英文面試的強者?
不用面試,也要能說動人的故事。7月封面故事是英文旅行,從說不出一句話變成滔滔故事家的一段旅行,你選擇那個城市展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