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史

· 大家講堂 Book 5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0
1 review
Ebook
44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出一個頭緒來。──蔡元培 本書在中國哲學史上,甚至是在各種專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稱為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書。 哲學是什麼?胡適下了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例如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然哲學史又是什麼?是把種種哲學問題、研究法和解決方法都依照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一一記敘下來,目的是讓後人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及各家學說的價值。 本書原是胡適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1917年他根據此編成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講義,共十二篇,包括導言、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老子、孔子、孔門弟子、墨子、楊朱、別墨、莊子、荀子以前的儒家、荀子、古代哲學之終局。1918年7月,經過整理,由蔡元培作序,出版時轟動一時,不到兩個月就再版。 這樣推翻「六家」、「九流」的舊說,而直接回到可靠的史料,依據史料重新尋出古代思想的淵源流變:這是胡適四十年前的目標,這個治思想史的方法是在今天還值得學人考慮的。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胡適 字適之,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等許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盧山遊記》、《胡適文選》、《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四十自述》、《南遊雜憶》、《胡適留學日記》、《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民主、科學,提倡懷疑主義。胡適也提倡白話文和新詩,致力推翻兩千多年的文言文。 1957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於隔年4月回到臺灣定居就任。1962年病逝,中央研究院於院內成立了胡適紀念館。在研究院附近另有一胡適公園,為胡適的墓地。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