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 麥浩斯
5.0
5 reviews
Ebook
315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從台灣的市場、田裡與餐桌上,

一一認識東協


在台灣各地的巷弄裡,隱藏著各種異國風味:泰式料理、越南餐廳、緬甸小館、印尼簡餐……都可以找到十分道地的小店,令人垂涎。這些餐廳看來似乎都營業許久,很可能都超過十年了。而且老闆往往都是來自該料理的發源地,操著厚重的口音。此外,還有那些擺在東協廣場、華新街市場、忠貞市場等地菜攤上的陌生商品,是所謂的新興東南亞香草或是蔬果。這些國家的菜色,究竟何時,又是怎麼在台灣落地生根?


如果說味道是開啟人類記憶的鑰匙,那麼家鄉料理就是減緩思鄉情緒的良方。為了能在異地品嚐故鄉的味道,早期新住民從家鄉帶來少許容易繁殖的香料植物與蔬菜,像種花般,用花盆栽植在陽台、屋頂,或院子裡。數十年來,早已透過飲食,從越式、泰式、緬式、印尼料理中,悄悄地融入了你我的生活,成為台灣文化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印尼跟菲律賓餐廳怎麼點菜,進階版的越南美食有哪些?緬甸料理竟披著泰式料理的外衣?胖胖樹將從東協各國的美食與歷史文化講起,再回到台灣各地代表的東南亞市集、聚落,尋找東協的滋味。全書穿插一百多種植物圖鑑,介紹這些東南亞蔬果與香料的生態特性與食用、運用方式,希望從市場、田裡與餐桌上,一一跟大家分享,他如何從美食與植物的角度認識東協。


【專家推薦】


.藉由胖胖樹嚴謹的考究、豐富的學識及流暢的文筆,《舌尖上的東協》無疑打開了我們另一個視野,因此樂於向大家特別推薦!

——王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舌尖上的東協》深入考察和東南亞移民、移工相關的植物與食物。可貴的是,內容不是學究式的教科書紀錄,而是處處流露著人道關懷與歷史縱深。

——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我可以大膽地說:「沒有閱讀過王老師的著作,不能說您已認識了東南亞。」

——葉玉賢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本書特色】


1.追溯歷史淵源,了解新住民、東南亞各國華僑、泰緬孤軍,是何時、何故來到台灣,而他們日常食用或使用的植物,雖然比較少被注意到,但就跟這些來自東協各國的族群一樣,早已悄然融入台灣的土地。


2.從東協的十個國家講起,介紹各國的飲食文化與歷史,再回到台灣各地代表的東南亞市集、聚落,探尋蔬果、香料及其延伸製作的南洋美食,尋找道地的東協滋味。


3.全書跟著文章穿插112種植物圖鑑,介紹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東南亞蔬果與香料的生態特性與食用、運用方式,帶大家從市場、田裡與餐桌上,一一認識這些離我們很近卻又陌生的東協飲食文化。


4.第一本完整介紹在台灣各地東南亞市集可見,但是一般人較陌生的蔬果、香料與生活中的植物,並在附錄中詳列這些植物的越、泰、緬、菲、印等國名稱,還有使用的國家,便於不同族群之間溝通。


【隱藏在餐桌背後的小知識】


.許多掛「泰」字的餐廳,其實賣的是滇緬菜?

.以酸和辣著稱的東南亞料理,到了十六世紀才開始使用「辣椒」?

.月亮蝦餅是台灣研製,而且從台灣紅到泰國!

.馬來西亞古都麻六甲,是一種台灣也嚐得到的果樹名稱?

.荷蘭為何以今日紐約曼哈頓區,跟英國交換了香料?

.東南亞吃蟲的美食文化,竟是因為饑荒?

.泰式料理、越南餐廳、緬甸小館、印尼簡餐,又是怎麼來到台灣呢?

.香辣下飯的打拋原來是植物名稱,而不是一種料理方式?

.鄭和下西洋時所嚐到的沙孤,是我們今日熟悉的何種甜點?

.甜點摩摩喳喳裡半透明的果肉,不是荔枝而是來自熱帶的亞答子?

.酸甜的羅望子,是元代古書《真臘風土記》中的「咸平樹」?



出版社 麥浩斯 (城邦) 

Ratings and reviews

5.0
5 reviews
曾武魁
March 23, 2024
讓我們跟了解植物的妙用,不論是醫藥或食用。更了解這些植物的來龍去脈。
Did you find this helpful?

About the author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