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講淡定智慧: 成功Wisdom7

· 成功Wisdom Bók 7 · 百善書房
5,0
2 umsagnir
Rafbók
248
Síður

Um þessa rafbók

序言:和大師去修行:活得好一點,更好一點

台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一書中說:「讀書自由、私密、自說自話、自苦自樂……人生最令我們留戀的,都是一些我們也說不清楚的事吧。但是書啊,是我們塞給自己的希望,就算只是些妄想,割捨也不免惆悵。」書是我們送給自己的希望,好通透的說法啊!

書是希望,因為它有思想。古往今來,歷史上的每一位大師都是思想的合集,每一位大師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一如我們要介紹的這兩位:李叔同和南懷瑾。為何將兩人放在一起呢?記得佛家有句話說:「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能擺脫塵世的困擾,就等於到達真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卻和俗人沒有區別。兩位大師雖然一個在塵世之外,一個在塵世之內,卻都經歷過塵世的歷練,最終擺脫了塵世的糾結,達到了身心自由的境界。

所謂看破紅塵,對有些人來說只不過是不入紅塵而已。我們大多數人對紅塵都是很留戀的,即使會有很多傷痛、痠楚、不盡如人意,然而,我們熱愛著俗世的生活。不娶妻生子的人是沒有資格講解人生的!幸好,李叔同和南懷瑾兩位大師即使經歷不同、人生看法不同,但他們都對世人充滿了愛。

愛是最大的智慧。因為有愛,我們可以從他們豐富淵博的人生閱歷,和清新平實的話語中,捕捉到智慧之光,探求人生真諦。李叔同和南懷瑾都是佛學大師,但他們是不同的。因為禪學將他們聯繫到了一起,因為不同的人生選擇,他們被區別開來。

李叔同是關注世事,卻又遠離世事的人,他在繁華之外看繁華。所以,他多關注於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讀他,我們的內心會獲得一種空靈的美感,那是一種久遠的自然力量。在人世廝混許久的我們,或許已經很久不曾感覺到那種純粹的、不含任何雜質的靈魂的色彩。他使我們低下頭,開始審視自身,重新關注已被遺忘很久的自我的真實性。

南懷瑾是身在繁華而又笑看繁華的人,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累。如果說李叔同是隱居的禪師,那南懷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關注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在他看來,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體中體會融洽。於是,他講述人生種種人情世故,講處世哲學、生存策略,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在人與人的世界裡。

在李叔同的精神家園中,我們不會嬉笑怒罵,更不會茫然徘徊。我們只會靜靜地思索,思索愛、思索人生,也思索自我。靈魂在這裡起飛,它隔絕了外界窺探的眼睛,使我們得享無人的自由和靜謐。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精神的家園是美好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對一個人而言,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不過有很多人意識不到罷了。大多數人都在茫然中失去、錯過,就彷彿凍僵的人,對自己受損的機體毫無感覺,只留有些微的刺痛或麻癢。人們在外部世界的誘惑下,從精神家園出走,只留下靈魂深處寂寞的春草,獨自寂寞生長。遠遊啊,忘記歸期!一入社會,社會便成了永久停留的第二故鄉。

這第二故鄉留下了我們奮鬥的熱情、人生的朝花夕拾。我們在此安家立業,看遍了形形色色、光怪陸離,也嘗盡了冷暖交替、高低起伏。想活得好一點、更好一點,無論我們生來或者後來積極還是消極,這都是人類永恆的願望。想活得好一點,就要懂得多一點,於是我們按照南懷瑾的指引,重新了解身處的社會,努力練就高手的眼光和手段,或許會多幾分機智,減少幾許脆弱和柔軟,逐漸堅強。

如果,一個人想學習征服社會的手段,那麼,守護精神的家園才是最好的出發點。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為了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們仔細聆聽兩位大師的叮囑……

如果用一句話來給此書做個總結,那便是:這是一杯淡泊悠遠的心靈之茶,也是一本處世安身的塵世經書。

如果你喜歡,請傾聽它靈魂的絮語,如果不喜歡,擱置一旁,任它在歲月裡深深埋藏。


一杯淡泊悠遠的心靈之茶,一部處世安身的塵世經書,品李叔同,看透世間繁華,直達精神家園;悟南懷瑾,智享人間百態,收穫塵世幸福。

如果一個人想學習適應社會的手段,那麼,守護精神的家園才是最好的出發點。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為了在塵世獲得幸福,讓我們仔細聆聽兩位大師的叮嚀……

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讀李叔同,我們的內心會獲得一種空靈的美感,那是一種久遠的自然的力量。他使我們低下頭,開始審視自身,重新關注已被遺忘很久的自我的真實性靈。而南懷瑾,身在繁華又笑看繁華,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累。於是,他講述人生種種人情世故,講處世哲學、講生存策略,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在人與人的世界裏。 



一、問我心,我心如赤子你有沒有聽見過雪花飄落在屋頂的聲音?你能不能感覺到花蕾在春風裡慢慢開放時,那種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風中常常帶著來自遠方的木葉清香?……只要你肯去領略,就會發現人生本是多麼可愛,歲月中有很多足以讓你忘記煩惱的東西。你能不能活得愉快,在於你是否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是不是真的想快快樂樂地活下去。
每天微笑,抹掉感傷的眼淚杜甫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時候人很容易觸景生情。很多遠離家鄉、身處異地的人,每逢陰雨連綿、陰風怒吼時,看著昏暗的天空中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滿眼望去,天地間一片蕭條的景象,便會感慨萬千,十分悲傷。而在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入眼一片碧綠,廣闊無際。花朵綻放、香氣很濃,夜晚推窗望月,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這時便會心胸開闊,精神愉快,煩惱盡去,快樂到了極點。為什麼會有悲傷和快樂兩種不同的心情呢?因為人們大多由於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南懷瑾說,月亮、太陽、風、山河,它們永遠如此,古人看到的那個天、那個雲,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這個雲,是一樣的世界。未來人看到的也是。風月雖是一樣,但是情懷有深淺。有些人因為風景而高興,有些人因為風景而難過,都是自己心中所造。有些人總喜歡說「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其實人生哪有那麼多的不盡如人意啊?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心」覺得不如意。如何擺脫內心的煩惱憂愁,感受生活的快樂呢?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擁有正確的心態。道信禪師還未悟道時,曾經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教。道信虔誠地請教道:「我覺得人生太苦惱了,希望你給我指引一條解脫的道路。」三祖僧璨禪師反問道:「是誰在捆綁著你?」道信想了想,如實回答道:「沒有人綁著我。」三祖僧璨禪師笑道:「既然沒有人捆綁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經解脫了,你何必還要尋求解脫呢?」後來,石頭希遷禪師在接引學人時,將這種活潑機智的禪機發揮到了極致。有一個學僧問希遷禪師:「怎麼才能解脫呢?」希遷禪師反問道:「誰捆綁著你?」學僧又問:「怎麼樣才能求得一方淨土呢?」希遷禪師接著反問道:「誰污染了你?」學僧繼續追問道:「怎麼樣才能達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希遷禪師繼續反問道:「誰給了你生與死?誰告訴你生與死有區別?」學僧在希遷禪師的步步逼問之下,開始迷惑不解,繼而恍然大悟。還有一則故事這麼說:有位信徒問無德禪師說:「同樣一顆心,為什麼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禪師並未直接回答,他對信徒說:「請你將眼睛閉起來,默造一座城垣。」於是,信徒閉目冥思,心中構想了一座城垣。信徒說:「城垣造完了。」禪師說:「請你再閉眼默造一根毫毛。」信徒又照樣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信徒說:「毫毛造完了。」禪師問:「當你造城垣時,是否只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信徒回答道:「只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禪師問道:「當你造毫毛時,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信徒回答道:「用全部的心去造。」接著,禪師就對信徒開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能大能小啊﹗」其實人的心何只能大能小,痛苦和快樂也源於人心的不同。張中行先生在《快樂》一文中說:「快不快樂,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決定。」其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讓人傷心或煩惱的事,但是作為生活主角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不鑽牛角尖,樂觀地面對生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心理自我調整」,一個善於調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巴辛每天總是樂呵呵的,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總會回答:「我快樂無比。」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麼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說:「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巴辛,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每次有壞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後者。人生就是選擇,你要學會選擇如何去面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你要自己選擇如何面對人生。」有一天,銀行遭遇了三個持槍歹徒的搶劫。歹徒朝巴辛開了一槍。幸運的是搶救及時,經過十八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巴辛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六個月後,一位朋友見到了他。朋友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當時他想了些什麼。巴辛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採取一些行動。」「你採取了什麼行動?」朋友問。巴辛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和現實的時候,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無論正面臨什麼狀況,只要你願意選擇積極樂觀的心情,你就可以擁有快樂。人是精神力量極其強大的動物,心可以決定生活的悲哀喜樂。一個擁有健康心態的人,不會因為外物的壞或自己的失而輕易沉浸在痛苦之中。想幸福快樂嗎?那麼,像巴辛一樣每天微笑吧!
幽默,給生活塗上一抹亮色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各種相聲小品、娛樂節目,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有一些做笑的人,但是,在這些節目和人中,能夠真正稱得上幽默的並不多。有位名人說:「浮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尖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只有從容、平等待人、超脫、遊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真正的幽默來自於智慧。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中國是一個缺乏幽默的國家,卻不缺乏幽默的人。孔子是眾所周知的學術大師,也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南先生認為這是《論語》中最具文采、最優美的一段話。孔子說,只要有粗菜淡飯可以充饑,喝喝白開水,彎起膀子來當枕頭,靠在上面酣睡一覺,便感到人生的快樂無窮。這是一種苦中作樂的幽默。對於孔子而言,幽默是一種很好的應付人生的方法。孔子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有一次,子貢就說:「這裡有一塊寶玉,在盒子裡裝著出賣,是不是待高價賣出呢?」孔子聽了後就迫不及待地說:「賣,當然賣,我就正等著高價賣出呢!」說完後,眾人都開懷大笑。顯然,孔子的話是一句玩笑話,這種話給他不得重用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正是有了這種幽默,孔子才能有一個豁達的人生,在不得志之後,還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孔子是很懂得開玩笑,所以,他雖然不得志,但內心並不憂鬱。他的學說得不到政治家的認可,他便開壇講學,以另一種方式傳達自己的觀點。西方有一句意義深遠的妙語:「當人生給你酸澀的檸檬時,你就把它搾成一杯甜美的檸檬水。」中國也有一句相似的歇後語:「含著黃連吹口哨––苦中作樂。」孔子的幽默,使他戰勝了人生的不如意,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幽怨,抓住了生活中富於趣味的一面。「幽默」這個詞是林語堂從英文字humor翻譯過來的。他本身就是一個很幽默的人。有一次,林先生參加一個學校的畢業典禮,在他說話之前,有好多長長的講演。輪到林語堂說話時,已經十一點半了,於是他站起來說:「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聽了一愣,隨後哄堂大笑。幽默就是這樣,它可以使你開心,使你脫離塵世的種種煩惱;它可以使你增加活力,使你的生活多一點情趣;它可以使你令人難忘,同時給人以友愛與寬容;它可以使你更加樂觀、豁達……幽默是一種生活藝術。人生在世,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過一生,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然而,人生路上總會有些不如意,總會有些無奈。正如尼采所說:「人生就是一場苦難。」而幽默是化解苦難的靈丹妙藥,它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使人脫離沮喪和痛苦的窘境,讓心態在沉重的壓力下,得到放鬆和休息。事情和境遇無法改變,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只有心態。因而林語堂先生說:「我倒覺得越是在血與火的人生中,越是需要幽默與寬容。人生離不開幽默,幽默是死水般的生活裡的一抹亮色。」
赤子情懷,純潔與天然的內心赤子之心,指具有嬰兒一般純潔無瑕的內心。南懷瑾先生認為,人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這樣才能更好地體味生命的意義。南懷瑾先生經歷過很多的風風雨雨,取得過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他最受人敬仰的,是他有著一顆飽經滄桑卻仍然純真的心境。《莊子》中有句話:「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意思是我們做人做事,要永遠保持剛剛出來的那個心情。譬如,年輕人剛出學校,是滿懷希望﹑滿懷抱負,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艱難困苦經歷了,心便被染污了,變壞了:本來很爽直的,變得不敢說話了;本來很坦白的,變得很虛偽了;本來有抱負的,變得窩囊了。因而我們自己要有獨立的造詣﹑獨立的修養。如果我們有獨立的修養,那麼在任何複雜的世界﹑任何複雜的時代﹑任何複雜的環境裡頭,都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永遠保持最初純潔天然的心理狀況。這才是最高的修養,我們把它叫做「赤子般的初心」。著名作家沈從文,是文人中少數保有「赤子般的初心」的人,他帶著一身的泥土氣息,以鄉下人的身分,闖入自私、冷漠、虛偽的都市,但他並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始終保持著心靈的純潔質樸。正如他人生中那堂讓人難忘的一課。一九二八年,時年二十六歲的沈從文,被當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聘為該校講師。在此之前,沈從文以行雲流水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情感,贏得了一大批讀者,在文壇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他給大學生講課是頭一回。為了講好第一堂課,他認真地準備,精心地編製了講義。儘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講台,看見台下黑壓壓地坐滿了學生,他心裡仍不免發虛。整整待了十分鐘,竟一句話也說不出。後來開始講課了,由於心情緊張,他只顧低著頭念講稿,事先設計在中間插講的內容,全都忘得一乾二淨。結果,原本準備的一堂課,十分鐘就講完了。接下來的幾十分鐘怎麼打發?他心慌意亂,冷汗順著脊背直淌。這樣的尷尬場面,他以前可從來沒有經歷過。後來,沈從文沒有天南地北地瞎扯硬撐「面子」,而是老老實實地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於是,這老實可愛的話,引起全堂一陣善意的笑聲……胡適深知沈從文的學識、潛力和為人,在聽說這次講課的經過後,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不失幽默地說:「沈從文的第一次上課成功了!」後來,一位當時聽過這堂課的學生在文章中寫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誠令人欽佩,這是我有生以來聽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堂課。」此後,沈從文曾先後在西南聯大師範學院和北大任教。正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他不墨守成規,而代之以別開生面、言傳身教的文學教育,獲得了成功。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課,在學生之中不斷流傳,成為他率直人生的真實寫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用一顆「赤子般的初心」去面對世界,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實真誠地袒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必然會得到別人的諒解。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的,「人之所以蒼老,是由於受一切外界環境和自己情緒變化的影響,而保持著自己的初心,保持一顆質樸的童心,可以讓生命永遠保持健康,讓生命永遠保持青春。」童心是這個世界的原始本色,沒有一點功利色彩。就像花兒的綻放﹑樹枝的搖曳﹑風兒的低鳴﹑蟋蟀的輕唱,它們任憑內心的召喚,是本性使然,沒有特別的理由。生活在世俗紛擾的世界裡,爾虞我詐讓我們多了一些虛偽,鉤心鬥角讓我們多了一些狡詐,世態炎涼讓我們多了一些冷漠……走過的歲月愈多,累積的足印愈深,愈想抓住回眸的無邪。於是,我們從心底渴望回歸,回歸生活的原始本色。那麼,去擁抱最真實的赤子情懷,保持心靈的純淨與天然,在質樸中處世,在質樸中做人,時刻保留一份孩子般的天真和無邪吧!
世間煩惱本是庸人自找世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煩惱中度過,一個煩惱過去,下一個煩惱又來了,愁工作、愁財富、愁子女,甚至有時候顧影自憐……總之,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永不停息。煩惱由心產生。南懷瑾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所有人都在「無故尋愁覓恨」。世間煩惱是庸人自找的。如果一個人在面對世事變幻的時候,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本心,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又何來煩惱一說呢?煩惱如同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淡定從容的生活態度,是免於煩惱的健康生活習慣。但這種良好的習慣並非每個人都有,即使是得道的高僧,偶爾也會心生妄念﹑自尋煩惱。白雲守端禪師在方會禪師門下參禪,幾年來都無法開悟,方會禪師憐念他遲遲找不到入手處。一天,方會禪師借著機會,在禪寺前的廣場上和白雲守端禪師閒談。方會禪師問:「你還記得你的師父是怎麼開悟的嗎?」白雲守端回答道:「我的師父是因為有一天跌了一跤才開悟的。悟道以後,他說了一首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方會禪師聽完以後,大笑幾聲,逕直而去。留下白雲守端愣在當場,心想:「難道我說錯了嗎?為什麼老師嘲笑我呢?」白雲守端始終放不下方會禪師的笑聲,幾日來,飯也無心吃,睡夢中也經常會無端驚醒。他實在忍受不住,就前往請求老師明示。方會禪師聽他訴說了幾日來的苦惱,意味深長地說:「你看過廟前那些表演猴把戲的小丑嗎?小丑使出渾身解數,只是為了博取觀眾一笑。我那天對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歡,反而不思茶飯,夢寐難安。像你對外境這麼認真的人,比一個表演猴把戲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參透無心無相的禪呢?」煩惱是無緣無故的風,無法保持平靜淡定、對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糾纏不休的人,心湖就會被煩惱的風掀起波瀾。人生若能從容淡定,便會遠離煩惱,體驗另一種生命﹑另一番境界。有句佛語叫﹁掬水月在手﹂,蒼天的月亮太高,凡塵的力量難以企及,但是開啟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麗的臉就會笑在掌心。人生總會有各種紛繁複雜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如果不能保持淡定從容,自然會煩惱不已。一個人經過兩山對峙間的木橋,突然,橋斷了。奇怪的是,他沒有跌下去,而是懸在半空中。腳下是深淵,是湍急的澗水;他抬起頭,一架天梯蕩在雲端,望上去,天梯遙不可及。倘若落在懸崖邊,他絕對會亂抓一氣,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這種境地,他徹底絕望了﹑嚇癱了,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漸漸地,天梯縮回雲中,不見了影蹤,雲中有個聲音告訴他,其實這是障眼法,只要輕輕踮起腳尖,就可以夠到天梯,如果驚慌失措,無法保持平靜從容,便會真的陷入絕境。淡然安定面對各種問題的人,必定深諳從容的生活智慧。在現代都市競爭的人性叢林,從容淡定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大境界,庸人都在杞人憂天、慌不擇路,只有智者鎮定從容。「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詩句,可謂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生活中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有繁雜事情的人生才是最真實的,煩惱根本沒有必要,淡定從容、妄念不生地對待紛擾的人生,才是最舒坦的。

Einkunnir og umsagnir

5,0
2 umsagnir

Um höfundinn

于海英,生存於喧囂鬧市,沉迷於心靈天地,喜讀詩書,但天生愚鈍,讀書不求甚解,唯欣欣然。喜舞文弄墨,但下筆無神,弄墨成果不多,僅聊以自娛。謹借大師思想,傳世智慧,著成小書幾冊,是為《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聽南懷瑾講孟子》、《名家限中的100位中國歷史名人》,以饗讀者。

Gefa þessari rafbók einkunn.

Segðu okkur hvað þér finnst.

Upplýsingar um lestur

Snjallsímar og spjaldtölvur
Settu upp forritið Google Play Books fyrir Android og iPad/iPhone. Það samstillist sjálfkrafa við reikninginn þinn og gerir þér kleift að lesa með eða án nettengingar hvar sem þú ert.
Fartölvur og tölvur
Hægt er að hlusta á hljóðbækur sem keyptar eru í Google Play í vafranum í tölvunni.
Lesbretti og önnur tæki
Til að lesa af lesbrettum eins og Kobo-lesbrettum þarftu að hlaða niður skrá og flytja hana yfir í tækið þitt. Fylgdu nákvæmum leiðbeiningum hjálparmiðstöðvar til að flytja skrár yfir í studd lesbr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