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第229期/打造企業韌性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15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無常就是日常


經理人》年度「100大MVP經理人」進入第16屆的2023年,主題定為「打造企業韌性」,選出超過100名(入選者包含團隊)跨產業的傑出經理人和工作者,肯定他們為所屬的組織和團隊,創造了績效和價值。

韌性(resilience)一詞,用在商業的語境裡,通常是指周遭環境面臨變動、陷入危機之際,組織具有抵禦的能力,還可以快速復原。

隨著破壞的頻率和力道日益強大,更難以預期,我們應該追求的不只是受損後趕快好起來,還要進一步探索如何避免受損,甚而駕馭不曾止歇的衝擊力,在逆境中持續成長茁壯。

如同《反脆弱》一書所說,「我們不只是希望從不確定性中存活下來,或僅僅戰勝不確定性。⋯⋯有些事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反而能壯大。⋯⋯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反脆弱性超越了復原力或韌性。復原力能讓事物抵抗衝擊,保持原狀;反脆弱性則讓事物變得更好。」

當變動成為常態,韌性的定義也隨之更新,不只是回復原狀,也不是趨吉避凶,而是超越風險或不確定性。

智庫Economist Impact在2023年推出白皮書,標題為「打造商業價值:在快速演進的全球環境中,打造韌性」(Building business value:resilience in a rapidly evolving global environment)。報告中引述智庫BCG Henderson Institute董事長Martin Reeves的話說,所謂的「新贏家」(new winners),展現出「預期的優勢」(anticipation advantage;亦即尋求可能出現的危機,並且為破壞力量做好準備),他們有很強的適應力和重新想像的能力,可以在因應新商機時,快速實驗、敏捷行動、建立營運彈性、調整投資組合和創新。換句話說,贏家不只是「適應新常態」,它們也憑藉著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推出重塑產業面貌的產品,幫助定義新常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要長治久安,《中庸》提到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事情須預作準備,才能成功),更凸顯其重要性。只是人性使然,知易行難,黑天鵝已經無從預料,還經常任由灰犀牛(可預期的風險)蔓延、擴大成為危機。

前述Economist Impact的白皮書,調查全球600位高階企業領導人發現,企業韌性可大致劃分為商業模式、財務、營運、組織、實體、聲譽和科技等面向,其中尤以組織、科技和營運韌性為最優先,並且可以整併為2大關鍵主題:將ESG政策整合進企業策略;保護和增強數位資產,掌握價值創造的商機。

在可見的未來,ESG和數位轉型將持續在企業的行動計畫中,占據優先地位。


總編輯

齊立文

About the author

《經理人》

台灣第一本全球化時代經理人專屬的管理雜誌

從「基礎」到「進階」,「實用易懂」的管理雜誌。

提供高效率的最佳管理對策

管理觀念和實務同步,徹底解除管理焦慮

回歸基本面,有效解決管理困境。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