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託顧貞觀在吳中刊成《飲水詞》,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於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惜此兩本詞集今皆不見傳本。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結鐵綱齊本和光緒六年許增榆園本),今存詞一共348首。(維基百科)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納蘭性德生於臘月,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陞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說到納蘭性德的名字,還有一說應予駁正:《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3年第間期登載有劉德鴻《納蘭性德探幽三題》一文,其中說明珠的妻子,愛新覺羅氏「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長子冬郎,就是後來的大詩詞家納蘭性德。」時下有一歷史小說《康熙與他的情敵》一書出版,其中也說納蘭性德小名「冬郎」。其實是沿襲了黃天驥先生對納蘭性德詩句的誤解,性德《填詞》詩有句云:「冬郎一生極憔悴,判與三閭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詩人韓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學典故。因納蘭性德生於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聯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實古人稱十一月為冬,十二月為臘。納蘭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麼「冬郎」,在他生前,擔任宮廷侍衛之後,將「成德」的名字,改為「性德」。這就是由於乾學所記「避東宮嫌名」給予我們的啟示,從而考證得的結論。 納蘭性德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納蘭能詩善賦,尤工詞,雖長於鐘鳴鼎食之家,且「密邇天子左右,人以為貴近臣無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錄),然其詞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與梁藥亭書》中曾寫道:「僕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從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間集》的風味。(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