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林

· 一個人
電子書
150

關於本電子書

策林,是唐朝白居易為了應考制舉,為自己所寫的模擬試題,一共七十五道,命名為《策林》。在金朝時,是首批被譯為女貞文字的漢文典籍之一。

唐憲宗即位後,於元和元年四月舉行制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的考試。當時白居易罷去校書郎的官職,與友人元稹在華陽觀準備應考。制舉考試形式為策論,元白二人討論可能的出題方向,達一百一十種之多。最後元稹考上第三等(最高等。當時習慣第一等、第二等從缺),白居易則因為答題時太過直率而落為第四等。白居易將自己想出的七十五門策目集結成四卷,命名為《策林》,收入自己的文集之中。

金世宗大定四年下詔以女直字翻譯典籍,次年徒單子溫完成《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的女真文字譯本。

(維基百科)

關於作者

白居易(772年3月12日-846年9月8日)[2],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分別作有《元氏長慶集》與《白氏長慶集》,稱為長慶體,又稱元和體。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

白居易因努力寫詩,曾自述或許有人認為他是「詩王」或「詩魔」,有詩曰: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唐宣宗曾褒白居易為「詩仙」,故人稱「敕封詩仙」[3],而李白是後世才由民間從「謫仙人」轉尊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 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其中《慈烏夜啼》和《燕詩》即表現他為人孝順。

(維基百科)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歡迎提供意見。

閱讀資訊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只要安裝 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不僅應用程式內容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還能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筆記型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路瀏覽器聆聽你在 Google Play 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與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電子閱讀器這類電子書裝置上閱覽書籍,必須將檔案下載並傳輸到該裝置上。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操作說明,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閱讀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