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

· 讀書共和國╱鷹出版
4.0
2 reviews
Ebook
24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經濟學是關注「人」的科學,亦是解決人類「互動」難題的哲學,
領略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趨勢,
看懂經濟思潮,才能洞悉世界正面臨的問題。

——21世紀諾貝爾獎反映的,不只是科學發展的歷史,更是人類需求的歷程。——


  本世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長年關注人性偏誤、賽局理論、投資、勞動市場,
  乃至於永續經營與貧窮議題。
  他們是「俗世哲學家」,以先驅角色,引介獨到且實用的理論給世人,
  也為學界新世代奠基通往夢想的基石!

  積極入世的理論家與實踐者——
  ▎地緣政治風險日益攀升▶借鏡2005年得主如何用賽局理論避免核戰
  ▎大多頭點燃非理性投資行為▶2013年得主精準預測市場崩盤
  ▎健康與貧窮有關?▶2015年得主研究顯示縮小國民健康差距可降低所得差距
  ▎理論也能幫破產企業谷底翻身▶2017年得主教你避開人性偏誤
  ▎經濟學能拿全球暖化怎麼辦▶2018年諾貝爾風雲人物關注氣候變遷
  ▎提高最低工資促進就業▶2021年得主揭露政府能控制失業率的祕密

  人類發展正處於重要轉折點,
  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伴隨所得與財富分配更加不均,
  中低收入家庭與弱勢族群生活品質加速惡化、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致使人口紅利消失,
  勞動力持續減少與社會保險和年金制度瀕臨財務困境,
  還有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帶來全球暖化的環境破壞等重要議題亟待解決。
  展望未來發展,如何維持人類的永續發展將是本世紀經濟學家肩負的艱鉅挑戰!

  ★★★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總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誠然是全球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得主在學術成就的巔峰,也能展現出學術發展的最新趨勢。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2》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獎得主公布後,邀請國內同領域的專家,分析該年各個得主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經濟學研究的最新景況,前瞻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趨勢◢

  總體經濟理論與個體經濟理論研究是建構現代經濟學的主要基礎。21世紀以來獲獎屬總體經濟學研究有五屆,主要的貢獻分別為:動態化的一般均衡(2004)、跨期性決策分析(2006)、貿易與地理區位選擇(2008)、時間序列的因果關係(2011)、氣候變遷因素與內生化技術進步因子(2018)等,提出創新性理論,解釋並增進對整體經濟演變的了解。

  在個體的理論基礎方面,市場機制設計有五屆:奠定機制設計的理論基礎(2007)、 共有財的治理(2009)、市場設計與配對理論(2012)、契約理論(2016)、拍賣理論與可行方法(2020,2005);資訊不對稱有兩屆:訊息理論(二手車、信號、保險)(2001)、搜尋摩擦的市場(2010);市場結構有一屆,市場壟斷力與管制(2014);賽局理論也有一屆,衝突策略與競爭合作(2005)。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經濟學是一門非常量化的社會科學,本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十年間,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屢獲肯定,更加強化以科學的嚴謹態度來研究經濟與社會問題的取向。獲獎項目中包括:實驗經濟學(2002)、行為經濟學(2017)、貧窮與福利實證分析(2015)、減貧政策評估實驗(2019)、因果關係的實證檢測(總體分析2011, 個體分析2021);還有創新的統計分析法有四屆,個人與家庭選擇行為(2000)、時間序列資料分析(2003)、資產價格實證(2013)、政策施行效果評估的類隨機控制實驗(2019)等。這些創新性的研究方法,企圖對社會科學假設性不足的補強與解決因果關係推論上蛋生雞或雞生蛋的兩難困境。

Ratings and reviews

4.0
2 reviews
Yau Max
June 11, 2023
因為本來只是為了集全套才買經濟學分册,所以只是順便看完。
Did you find this helpful?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