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江湖:金庸奇俠的異想世界—金庸的武林2

· 遠流出版
4,5
2 recenzije
E-knjiga
240
Broj stranica

O ovoj e-knjizi

在喧嘩巨變的時代,

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希望這樣的時代終將來臨──大家願意回歸金庸的文本,

尊重地探索小說藝術的高段演示。──楊照


「小說如同創造迷宮」,楊照從技藝本位立場,檢驗金庸到底寫了什麼樣的小說。結論是:金庸寫了絕對上乘的小說傑作。


《倚天屠龍記》所有憋氣式的線索,只為「六大派圍攻光明頂」?要將《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放在一起讀,對胡斐那一刀劈或不劈,會有更多依據?《鴛鴦刀》是金庸拿整個武俠小說傳統來開玩笑?《白馬嘯西風》隱藏了強人從己的諷喻?《連城訣》裡人性的荒誕加上武俠的荒誕,反而更靠近現實?


「俠」,是韓非子法家觀點的「五蠹」之一,是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的理想型生命情調,是中唐亂世劍俠刺客的華麗身影,是清末「俠即是儒」的尚勇精神。重然諾、秉持正義、為堅守原則願付出生命代價,但同時,俠也具備了曖昧性。對照金庸筆下,我們越能品讀出「俠」的樣貌是何等多元。


李安為何要拍《臥虎藏龍》,王家衛為何要拍《一代宗師》,侯孝賢為何要拍《刺客聶隱娘》?因為,他們都懷有武俠夢。金庸沒有放掉種種武功打鬥熱鬧奇想描述,忠於「俠」的價值觀信念,寫出了不落入任何俗套中,不斷開發例外的小說。在武俠小說系譜中,金庸無疑是最燦然的一道光!

 

【經典重讀.四大看點】

◎ 從金庸的生平,探看金庸小說的創作背景。

◎ 從武俠小說系譜,探看金庸寫作技法的突破與新意。

◎ 從「俠」文化的歷史源流,探看金庸的人物創造。

◎ 一種「既在金庸之內又在金庸之外」的閱讀樂趣。

 

「金庸的武林」系列──《曾經江湖》、《流轉江湖》、《再會江湖》

◎ 繼倪匡之後,完整評析金庸十四部小說的誠意之作。

◎ 歷史的、文學的切入視角,帶你讀「懂」金庸。

◎ 封面視覺出自香港知名畫家李志清水墨金庸繪作。

◎ 2024為「金庸百年」,重讀金庸的起點。


──新世代認識金庸的起點,可能是影視作品、改編漫畫,甚至手機遊戲,但文字仍是「起點的起點」。透過文本的帶領重讀,探索「武俠」對當代華人的情感意義,揭密金庸小說足以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技藝內涵。


知音推薦

宇文正 作家

宋偉杰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邱健恩 金學研究者

張大春 作家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馮翊綱 相聲瓦舍創辦人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

──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

──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Ocjene i recenzije

4,5
2 recenzije

O autoru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文化基金會」董事長,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Ocijenite ovu e-knjigu

Recite nam šta mislite.

Informacije o čitanju

Pametni telefoni i tableti
Instalirajte aplikaciju Google Play Knjige za Android i iPad/iPhone uređaje. Aplikacija se automatski sinhronizira s vašim računom i omogućava vam čitanje na mreži ili van nje gdje god da se nalazite.
Laptopi i računari
Audio knjige koje su kupljene na Google Playu možete slušati pomoću web preglednika na vašem računaru.
Elektronički čitači i ostali uređaji
Da čitate na e-ink uređajima kao što su Kobo e-čitači, morat ćete preuzeti fajl i prenijeti ga na uređaj. Pratite detaljne upute Centra za pomoć da prenesete fajlove na podržane e-čita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