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鎖: 世紀文豪大系英國篇 - 毛姆

· 世紀文豪大系英國篇 Book 9 · 谷月社
5.0
2 reviews
Ebook
47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這部小說是一部半自傳體性的作品。小說通過敘述主人公菲利普從童年時代起的三十年生活經歷, 反映了一個青年的痛苦、迷惘、失望、挫折和探索, 以及逐步擺脫種種枷鎖, 尋找生命意義, 走向成熟, 獲得精神解放的歷程。

菲利普天生跛足,自幼失去雙親,自卑的心理深深植根在他的生活中。他在伯父凱里牧師和伯母路易莎的撫養下長大,伯父對其較爲冷淡,但伯母悉心照料,給予他母親般的溫暖。菲利普自幼酷愛文學,在伯父的書房裏找到寄託。伯父伯母希望菲利普到牛津學習神學,以後成爲神父,把他送到一所宗教氣氛濃厚的寄宿學校學習。在那裏,雖然菲利普嶄露了學習的天份,但生性靦腆的他並不能融入到學校生活中,也因爲跛足受盡嘲笑。

隨後,菲利普不顧伯父的反對,遠赴德國海德堡求學,在那裏結識了英國人海沃德和美國人威克斯,開始對神學產生質疑。在一個假期回到英國家中時,菲利普同威爾金森小姐互生情愫但並不真心相戀,在回到德國後便逐漸停止通信。

之後,菲利普到倫敦成爲一名會計學徒,但他對枯燥的生活感到厭倦,很快就轉而到巴黎學習藝術,在巴黎學了兩年繪畫。在巴黎,菲利普結交了一些朋友,其中有毫無天分、脾氣怪異的普萊斯小姐。普萊斯小姐暗中喜歡菲利普,後來因爲窮困無助和絕望而自殺。

菲利普最終意識到自己在藝術上資質平平,不會有所建樹,而伯母的死訊傳來,菲利普回到英國,並決定去倫敦學醫。在倫敦,菲利普愛上了女招待米爾德,但米爾德並不喜歡菲利普,而且天性自私,拒絕了菲利普的追求,同他人發生關係並懷孕。在追求失敗後,菲利普轉向女作家諾拉的懷抱。之後米爾德被人拋棄,又找到了菲利普,菲利普同諾拉分手,努力接濟米爾德生活。但米爾德隨後戀上了菲利普的朋友哈利並再次離開。

當菲利普再次遇到米爾德時,發現她再次被拋棄,成爲妓女。此時的菲利普已不再愛她,但因爲憐憫而收留了她。米爾德試圖引誘菲利普未果,一怒之下逃走。後來菲利普知曉她孩子病死,再次淪落風塵。

菲利普後來因投資南非礦山失敗而破產,不得不在商店裏打工。但最終因得到伯父死後留下的遺產而再次回到醫學院,取得醫生資質。後來菲利普同多次幫助過自己的公司職員阿瑟爾尼的女兒薩利相戀,並得知她懷孕的消息。菲利普果斷放棄之前遊歷的計劃,同薩利訂婚。

Ratings and reviews

5.0
2 reviews

About the author

毛姆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於巴黎英國駐法國大使館內,父親是巴黎開業的律師和英國駐法國大使館處理法律事務的官員。毛姆8歲時母親死於難產,不到10歲時父親也患癌症去世了,他被當牧師的伯父亨利·毛姆接回英國肯特郡惠特斯泰勃鎮撫養。牧師爲人自私、冷漠,對待小毛姆冷酷、專制乃至粗暴。不久,毛姆被送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因爲口吃他也遭受同學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的童年生活給他稚嫩的心靈投下了痛苦的陰影,他變得敏感、孤僻和內向。1892年初,他沒有聽從伯父讓他進牛津攻讀神學的安排,而是去了德國海德堡大學,在那裏輕鬆愉悅度日。他旁聽了哲學和文學課程,聽了研究叔本華哲學的專家庫諾·費希爾教授的講座,這對他以後的悲觀主義思想具有較大的影響。同年返回英國,進入聖托馬斯醫學院。在念醫學時,他把業餘時間都用來閱讀文學作品,迷戀上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戲劇、法國古典小說,還有朗鬆的《法國文學史》。五年習醫,毛姆瞭解到倫敦底層貧民的疾苦,並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同時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解剖人生與社會。
毛姆曾說:「這段經歷很寶貴。對一位作家來說,他不知道還有什麼比從醫數年更好的鍛鍊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正是根據做實習醫生時的手記撰寫。毛姆的早年生活無疑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毛姆出生在法國,家境富裕,母親經常在家中舉辦沙龍,營造一種高貴、體面、優雅又祥和的生活氛圍。
毛姆從小就受到這種典型愛德華時代的的紳士氛圍的浸潤,渴望成爲一名客廳的紳士。在那段時光裏,他享受到人間無私之愛,他無憂無慮地過着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母親在他八歲那年難產去世,兩年後父親患癌症辭世。他瞬間成爲孤兒,只能寄居伯父家中。伯父牧師家中洋溢着濃郁的宗教氣氛,伯父自私冷漠。毛姆在牧師家中過着壓抑、陰暗、刻板、單調的童年生活,他難以感受到愛與關懷。毛姆身材矮小,又有口吃,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口吃,由於受到古典的文學教育,他不會在地球上作一個流浪漢。如果他不口吃,他可能憑我語言的技能進入政界,可能成爲一位外交部長。可也正是口吃塑造了文學家毛姆。他的口吃不僅受到同學的欺凌和鄙視,連在課堂上也被老師斥爲笨蛋。口吃隔離了他與外面的世界,他變得孤僻、內向,不願與人交流,這使他對生活有一種敏銳的感受力,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在他心裏激起層層波瀾,同時他學會了用一種冷靜的眼光審視外在世界。這一特質無疑是成就一名作家所必不可少的,於是憑藉手中的一支筆,毛姆創作大量的戲劇,併爲自己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然而,他沒有沉浸在名譽當中,而是不斷回憶辛酸往事,他愈發感覺到要將鬱積於心頭的夢魘般的痛苦傾瀉出來,而這正是毛姆創作《人性的枷鎖》的動機。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