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藝術心理學十三講:從習慣觀點談起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25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每個人都希望每天過得好,身不憊,人不躁,快樂又幸福;也希望將來對他人,對社會與人類有所貢獻,能讓自己感到此趟人生不虛度走得相當有意義!若有人一生能有如此稱心圓滿的生活,當佛祖或上帝來帶他走向西天或走上天堂,他還會有遺憾嗎?

上段所述的是人人所盼,人人所望的,但現實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想,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些盼望?這一條實現大道在哪裡?筆者有幸,一年多前獲得五南圖書公司的邀稿,而寫了這一本《生活藝術心理學十三講:從習慣觀點談起》,此書的主要目的是從習慣心理學談,如何幫助有緣讀者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在身,使他度過第一段所說的充實人生。

本書乃以習慣理論為核心觀點而撰寫的,從本書內容可以看出,習慣概念的可用範圍何其地廣!

筆者極其希望,本書出版後人人手上都有它,而你我他每個人因而能養成所需的良好習慣,讓自己天天過得好,此生能活得更老,不覺得此生虛渡光陰,也感到對社會人類有所貢獻,且充滿意義!

About the author

柯永河教授

1930年出生於臺灣南投的一個農家,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為臺大心理系第一屆畢業生。之後赴美進修,取得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1960年起受聘於臺大心理學系,歷任心理學系系主任、臺大學生輔導中心主任,至2000年退休後,仍以名譽教授身分、但不支薪續教學工作至2022年。


柯永河教授歷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一生投入臺灣心理衛生的學術與實務工作。於心理衛生協會任職期間積極推動《心理衛生法》,為今《精神衛生法》、《心理師法》等之前身,為臺灣的心理衛生體系與心理師證照制度立下基礎。


在臨床心理學學術上,所開發的《柯氏性格量表》(KMHQ)為早年沒有合適心理衡鑑工具的台灣臨床心理界開出實務新路,至今應用廣泛,柯永河教授並因此工具之編製成功以及對「習慣心理學」理論之提倡,獲頒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之後,他更深地投入「習慣心理學」之研究與教學,以其為畢生志業,並配合習慣理論,由此進一步研發《健康、性格、習慣量表》(HPH),亦深具臨床應用價值。


柯永河教授勤於教學,於臺大心理系開設臨床心理博士班課程,包括吳英璋、余德慧、柯慧貞、許文耀、張素凰、梁培勇、李錦虹、陳淑惠等傑出臨床心理學家均是他的學生。他亦勤於寫作,著有《人性的好園丁:羅嘉思》、《心理衛生學》(上、下冊)、《臨床心理學》(上、下冊)、《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上、下冊)、《習慣心理學》(共五冊)等書。


不管是引進國外的臨床神經心理學新知,或是編製心理衡鑑量表、推動心理衛生工作、開發習慣心理學之理論與應用等等,柯永河教授一生都扮演臺灣臨床心理學開拓者的角色,因而獲頒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年會終身成就獎、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被譽為臺灣臨床心理學之父。


於2020年12月,鑑於柯永河教授對臺灣心理學界有多方面的貢獻,台灣心理學會頒發終身成就貢獻獎。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