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常碎片一起漂移: 夏宇詩的空間與夢想

· 新視野 Book 53 · Showwe Information Co Ltd
5.0
1 review
Ebook
24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 第一屆周夢蝶詩獎「評論組」得獎作品
◆ 研究角度特殊──運用全新的切入點「空間」去研究夏宇,且將夏宇的「陰性書寫」帶出新的視野,發現她陽剛的「力」的特質,兩相映照、匯合。
◆ 研究範圍涵蓋夏宇2016年最新出版的詩集《第一人稱》

本書開啟法國科學家兼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與詩人夏宇之間的對話,深究夏宇的想像模式,聚焦在她詩裡的空間姿態,與空間所帶出的夢想形象,以及最重要的,夢想中的詩「人」模樣。

「當眾人多注意夏宇的『女性主體』特質時,本論文卻偏跳脫單純的陰性。幾乎每篇詩例分析,都有女性安尼瑪的夢幻流動,又有男性安尼姆斯的結構、觀察、思考、冷靜之特質。因而,所謂夏宇的『陰性書寫』,得進入另一個鮮少被觸及的,另一半陽剛提煉的力與氣概,這是本次研究最有意思的突破項目。」──翁文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芳儀以巴舍拉的《夢想詩學》、《空間詩學》作為論述依據,但是如何詮釋詩作,讓詩作和理論之間產生對話,開展更豐富的意涵則是芳儀的能耐。文中另一令人驚艷的特色是將梅洛龐蒂在《眼與心》當中的論調與巴舍拉的夢想做結合,梅洛龐蒂作為現象學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其論述向來以難讀見著,芳儀對梅洛龐蒂理論的引用與轉化,勢必對日後有意開展現象學詩學的後學者有重要啟發。」──陳政彥(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夏宇的詩彷彿遠在天邊。但事實上,夏宇的詩卻又總是近在眼前。夏宇詩的核心是『日常生活』。夏宇告訴我們,『詩的』感受並非如夢幻泡影。相反的,『詩』確確實實就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在東拼西湊的瑣碎裡。芳儀對於現代詩的詮釋也非常精確,她具有這種『詩的』天分,所以她非常適合研究夏宇。」──蔡明諺(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林芳儀

台北人,成大歷史系、台灣文學所畢。喜做夢、想像,跟著文字一起。在南國陽光的孕育下創作、評論,曾獲鳳凰樹文學獎小說首獎、第一屆周夢蝶詩獎評論組二獎。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