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防衛

· 沐光文化(大和)
5.0
1 review
Ebook
27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在一個人的防衛背後,往往就是他最真實、也最脆弱的部份】

當內在的不舒適感越增強,防衛機制將會變得越活躍。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用更柔軟的姿態靠近彼此】

一個說謊的人,很可能是害怕被他人看見脆弱不堪的一面。

「明明討厭對方,卻討好對方」的人,或許是為了避免可怕的人際衝突。

「內在很有事,嘴巴卻說沒事」的人,或許是為了避免因情緒化而失控的行為。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很有可能是在安頓內在的失落。


理解他人和自我的需求,探索分辨其中的真實與假象,解開防衛枷鎖,讓親子關係、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更美好。


【戒備森嚴的大門裡,藏放著生命的經歷】

防衛是無聲的語言,宣洩無法表達的情緒,過度的防衛顯示你的內在有著一股無法掌控外界、強烈不安的焦慮,甚至是憤怒。同時也意味著自我的存在價值、地位、人際關係有著認同上的危機和不安全感。防衛盔甲造成內心的矛盾衝突,也造成與人之間的隔離。


【外在矛盾是內在不安的顯現】

防衛機制更像是屏障,讓人逃避現實,很難認清生活中發生了什麼。

不自覺把自己的過失加諸他人,藉以減輕內心焦慮。

傷害自己和對自己發脾氣,都可能是一種防衛行為。

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對狀況,降低挫敗感與恐懼感。

問題和自己沒有關係,那都是別人造成的。

無視發生在身上的痛苦,並在腦中上演一場高度理性化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對話。

行為與想法截然相反。

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替罪羊身上。

錯誤的指責他人,將合理的批評視為粗暴的攻擊

將他人真誠的話語曲解為挖苦諷刺的內涵。


【心理防衛是一種人性,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也是所有人際問題的根源】

防衛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完成自我防衛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衛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防衛機制往往是出於不自覺反應,是無意識進行的。反應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衛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自我認知+關係洞察+情緒管理+適性育養的心理學讀本】

人真的是這樣一種動物,沒有情感,會「枯」死;情感太多,會「淹」死;不多不少,不遠不近的關係,才是好。作為一名從業三十餘年的心理醫生,在見證了各種紛紛擾擾的家庭關係、霧裡看花的情與愛、越管越糟糕的親子互動、無法控制的自我……等難解煩惱。


曾奇峰老師將精神分析的概念與生活的點滴結合,希望讓身陷問題深淵的人們重新認清現象背後的事實,找到幸福的方向。當我們擁有精神分析的視角,會發現關於人生能掌控的還有很多。


【發掘濳意識下的真實自我】

通過發現和理解防衛機制,然後繞過防衛,深入濳意識進行自我探索,更接近真實自我。


【擁有健康的、流動的情緒】

看到負面情緒背後的需求和動力,讓負面情緒不再像洪水猛獸,擁有健康的情緒流動。


【構建親密獨立的家庭關係】

更快速地理解他人和自我的真實需求,進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代際關係。


【獲得理解生活的分析視角】

問題也許還是問題,但當你獲得不同的親視野,你眼中的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曾奇峰/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醫師 


德國威騰海德克大學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德國知名的社會精神學家多勒教授。1986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分析工作30餘年。


創立了被稱為「中國塔維斯托克(Tavistock)」的武漢中德心理醫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使其成為中國培養心理諮詢師的搖籃,被譽為「精神分析的播種機」


本書借助從醫生涯中豐富細緻的臨床材料,展現了防衛機制的各種形式與內容,以及如何對防衛進行工作,使我們能夠由此修通人際關係的恐懼與焦慮。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