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一座阿蘇火山,小到一份盤中蕨餅
體驗旅途上的「非日常」
和家人搭上日歸巴士、在火山騎馬、吃著蕨餅去旅行
草原上的瑜珈課、來去鄉下住一晚
路途中,形塑旅人另一種可能性
【附推薦景點店家地圖集,手機掃碼帶著走!】
鄉間、港邊、小鎮、老城,品嘗日本的切片滋味
-----這次不只是獨旅,也把家人帶上
․ 一日長野善光寺
․ 白樺高原之旅
․ 栂池高原健行
․ 瀨戶內海的音戶小鎮
․ 阿蘇草原,野炊、單車越野
․ 靜看京都高瀨川
․ 房總半島日歸巴士看芝櫻
․ 本州最東最美的銚子小鎮
․ 札幌巨蛋看賽事
․ 東京蛋包飯餐廳巡禮
․ 成田山吃鰻魚,富士山腳避暑
․ 搭著山手線去韓國
․ 收集東京餃子店
33種日本自遊之道
-----那些最令人眷戀的人情和美味,還有最日本的小地方
旅人的形狀,決定了旅行的模樣。
跟著張維中從長野出發,繞行東北到北海道,走過京都、茨城、千葉、山梨、靜岡、廣島、熊本與福岡︙︙當然更不會缺少東京,他的第二故鄉。本書收錄了三十三篇文章,走過上述的這些地方,主題包含景點散步、美食品嘗,還有更多是在旅途上,對喜歡的地方有如戀人絮語般的傾訴,有景、有人,也有情。三十三篇文章,三十三種日本自遊之道,形塑旅行的另一種可能性,收藏最令人眷戀的日本人情和美味。
特別的旅程:搭上重建口述巴士
-----深入東北宮城、岩手、福島,311傳承之路
旅行,是為了看見。
全書的壓軸旅程,走訪了帶著傷痛如今又勇敢地美麗回來的東北。花卷、松島、南三陸町……搭上重建口述巴士,走一趟重建街道,以及保留下來讓人們可以謹記在心的災難遺址。與在地口述者相遇,旅館、清酒店的老闆娘、失去女兒的父親,它們擔任起口述歷史的角色,讓逝去的人不被忘記。
在富岡記憶博物館,跟著走過災害的過程;到相馬市「傳承鎭魂祈念館」凝視被收藏起來,當地震災前的美好風景;途經相馬「井戸端長屋」,偶遇由台灣募款所建設的高齡者住宅。
最後,搭著口述巴士,在南三陸町「觀海生命之森」,種下一株期待生命力再次繁盛的森林小樹。
張維中
他享受獨旅,更享受和喜歡的人結伴同行;他善於融入他鄉風景,
他寫遊記、散文、小說、繪本和少兒讀物,
他一直在改變著旅人的形狀,他始終在出發的路上。
近作包括小說《划船去摘星》《不在一起不行嗎》、散文《
FB:張維中。東京模樣
IG:@weizhong925
張維中官方網站:www.weizhongz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