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ody
對每個人而言,「回家」意義重大。意味著身心的釋放,回歸,也代表一種義務和責任。現在,家的附加意義更多元,功能更複合,卻也更教人想要戀家。
主張過著“la vita bella”(美好的生活),盡情享受的義大利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媽媽、吃和愛情。其實,總結來說,印證了「家」是一個好男人重要的核心價值。
近年來數位化的躍進和社會風氣,享受並且喜歡居家時光的不分年紀和族群,愈來愈澎湃,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男人要回家」。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外在日益惡劣的氣候和環境,人類面臨一種對未來充滿茫然的無知;寂寞,吞噬著孤立在虛擬世界中的不安,所以想回家,寄情於家,戀戀愛家;「家」成了新時代男性用心經營,慢慢琢磨,盡情消磨的人生角落。
另一方面,快速轉進的科技推波,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根據調查顯示,年輕世代比過去世代多了70%的時間在家;因為,不必下床,一台筆電就可以掌理工作,搞定社交,甚至生活裡的一切。無怪乎這群贏得「最強沙發馬鈴薯」的世代樂得「坐回沙發,看股票行情;逛網購,消磨時光。」果真拜科技之賜,現代人更有本錢「賴」在家。
回朔,「宅」一詞源於「御宅族」,原指沉迷而專精某樣事物的人,「宅男」更意指窩在家裡的人,甚至有點兒暗諷沉迷手遊、不擅人際的人。但現在,「家」對男性來說可以是一種生活形態。從下廚懷念媽媽家鄉口味的療癒感,到從容不迫地布置居室,這股追求美好生活品質而衍生出「宅」的風氣,不但視為男性進化的指標,更逐漸形成一種可觀的經濟規模。
網路盛行,平權意識,世界改變了,上網團購、網拍和遊戲,網路主導了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宅在家也可看見全世界,現在連算命都可上網。利用網路到府宅配服務興起,盡量少出門,像是窩在巢裡的鳥一樣,家用遊戲收益增加,在在反映現代消費習慣的改變。亦稱之為「巢籠消費」,而更多「居家消費」,轉向在家賺錢、網路創業,小成本大商機,形成景氣蕭條下逆成長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宅經濟」。
但是,「家」是一種很玄的味道,如果匆勿過日,就很難心懷感念。即使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不同性別、性傾向以及角色,對於家的感覺也不同。House與Home都解釋為家。但前者指實體空間,以坪數、通風採光、格局來配置衡量,但必須有人的情感經營與投入,否則只是投資房產,無法買到家的況味。
詩人伏爾泰說:「對於亞當,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才是天堂。」至於你問我?我不是正在尋訪人生的故事,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一本專屬於成功男人的雜誌!讓男人暢遊於工作、
來自紐約Hearst集團,生活品味雜誌的領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