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你的聲音【金英夏作品集7】: 너의 목소리가 들려

· 漫遊者文化
ای بک
256
صفحات

اس ای بک کے بارے میں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2012年度選書


我們都是孤兒,在野生世界流浪,

不知道為什麼要出生,甚至沒辦法為自己發聲,

是我們都得了失語症,還是這世界聾了?


․․․

《猜謎秀》、《黑色花》之後,「孤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不懂悲傷、不知道自己不被當人看、痛苦時只會以憤怒表現的靈魂,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見其他孤單存在的故事。

★★★

我認為現代人某種程度認為自己是「孤兒」……必須獨自在這陌生的世界生活。因此,我覺得「孤兒」或是「孤兒般的存在」,對現代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角色。――金英夏


․․․

「聽說我出生在路和路相遇的地方,以後應該也會繼續住在路上,有這種預感。」

傑伊:出生在高速巴士轉運站廁所的棄嬰,後又遭吸毒的養母遺棄,被抓到孤兒院兩年後,開始在街上遊盪,最後成為飆車族首領。他在街上目睹了弱肉強食,也學會了以暴制暴,甚至自稱能感知物體與人類的痛苦,吸引了大批追隨者……

 

「我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出現的不速之客。沒有任何人需要我……唯一願意和我這樣的人在一起的,只有傑伊。」

東奎:幼時罹患失語症,無法與傑伊以外的任何人交流。歷經媽媽不倫、爸爸再婚,受繼母猜忌,他再次遇到傑伊,決定找回兩人之間的連結……

 

․․․

故事以圍繞著傑伊的人物群為核心所構成,一個接著一個,讓不同的聲音彼此呼應:罹患失語症的童年玩伴東奎;對傑伊一見鍾情的富家女木蘭;靠援交買食物的翹家少女;送披薩外賣維生的少年;以公權力恃強凌弱、人稱「騎哈雷的條子」的朴勝泰;曾經收留傑伊的女人Y,以及,記錄下這些人活過痕跡的作者……

在追溯傑伊的過往而展開的故事中,我們能發現傑伊的憤怒、東奎的悲哀,孤兒們的暴力,還有在野生現實世界流浪的青少年與成年人,他們寂寞而荒涼的生活中,所有的悲傷。

在文壇出道十七年,金英夏以十七歲少年的生命和死亡,預告自己小說世界的轉換。本書是《猜謎秀》、《黑色花》之後,「孤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敘述的是傑伊和東奎這兩個「孤兒」,還有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遇見的其他孤兒的故事。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美柔汀版畫作品「發現漂鳥樂園」為主視覺。繪者在構圖製作時,特地讓圖可以無限延伸連接。

這張圖有點超現實主義意味,巨大的漂鳥、飛船、雲霄飛車軌道、半頹的石堡,彷彿是荒誕冷酷的現實世界,那個立於石階底端、相對微小的人,則有如初探或者誤闖人間的孩子,而且孤身一人。

本書描述的是那些不懂悲傷、不知道自己不被當人看、痛苦時只會以憤怒表現的靈魂,他們被不被理解、無人聽見的困境。書裡每個人都是懷抱自己的苦惱與創傷,默默獨自過生活。沒有任何流淚場面,讀來卻倍覺哀傷。

 

【媒體評論】

 

這部小說非常好讀,它用輕盈的腳步蜿蜒前行,牽連出悲傷甚至恐怖的事件,但完全不做評斷。金英夏更接近比今日更具實驗企圖的那些作家,包括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和湯瑪斯.納許(Thomas Nash),他們任故事和主題發展到極致,即使是走到了那些惑人、陰暗與潮溼的角落,他們也不怕停留在這樣的地方,看看會有什麼發生。金英夏與他們都有著不設防的好奇心與深切的紀律,通常我們只能擁有其一。儘管篇幅並不長,金英夏達成了很高表現,並留給這部佳作一個奇蹟般的結尾,一個難得的犒賞。――歌手、小說家 約翰.達尼爾(JOHN DARNIELLE)

南韓知名作家金英夏用糾結緊張、戲劇性的開場擄獲了我們……這是個堅韌的故事,要貼切形容它,大概就是試著在沉淪之中存活。……金英夏先前寫過不少荒涼的劇情……這次他更進一步,把黑暗的調性混合粗糙的質地……成功地巡禮首爾的脆弱地帶,檢視了(或說是挖出)都會文化。金英夏毫無保留地描繪心懷不滿、沒有社會歸屬感的年輕人,他們成為行為不檢的邊緣人。書中人物明顯流露出痛苦的異化疏離,如同村上春樹的小說。這本迷人的小說探討了在滑行之路、在邊緣地帶,終極說來是在快車道上的生命。――《國民報》(THE NATIONAL)

故事描述了一位孤兒的困境,他的青少女媽媽在客運總站生下他之後就失去蹤影,也設定了這部黑暗的故事,探討了青少年幫派和韓國城市生活的黑暗面……東奎儘管還是青少年,選擇離家去加入傑依,他對傑依懷抱著崇拜、妒忌等複雜情緒,故事之中都有生動描繪……小說凸顯了這群堅韌的青少年的街頭生活,捕捉他們的擔心、厭倦和脆弱。――《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金英夏這位多產且不拘一格的作家,把韓國邊緣人的破碎生活用藝術之筆呈現。……如同引擎變換齒輪,金英夏的敘述從東奎第一人稱回顧,轉為一位謎樣警察的全知視野,再到作者自己的聲音,接著是一場戲劇化的飆車帶來驚人的結局,留下更多的疑問而沒有解答。……金英夏的同理展現在筆下最古怪、邋遢的小說人物身上,讓我們生動地看見首爾這城市邊緣生活的景象。――《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مصنف کے بارے میں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2019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固定嘉賓。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譯者簡介】

安松元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生於吉林省安圖縣。


郵箱:songwon_ahn@sina.com

 

【封面圖像繪者簡介】

楊忠銘 (1974-)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اس ای بک کی درجہ بندی کریں

ہمیں اپنی رائے سے نوازیں۔

پڑھنے کی معلومات

اسمارٹ فونز اور ٹیب لیٹس
Android اور iPad/iPhone.کیلئے Google Play کتابیں ایپ انسٹال کریں۔ یہ خودکار طور پر آپ کے اکاؤنٹ سے سینک ہو جاتی ہے اور آپ جہاں کہیں بھی ہوں آپ کو آن لائن یا آف لائن پڑھنے دیتی ہے۔
لیپ ٹاپس اور کمپیوٹرز
آپ اپنے کمپیوٹر کے ویب براؤزر کا استعمال کر کے Google Play پر خریدی گئی آڈیو بکس سن سکتے ہیں۔
ای ریڈرز اور دیگر آلات
Kobo ای ریڈرز جیسے ای-انک آلات پر پڑھنے کے لیے، آپ کو ایک فائل ڈاؤن لوڈ کرنے اور اسے اپنے آلے پر منتقل کرنے کی ضرورت ہوگی۔ فائلز تعاون یافتہ ای ریڈرز کو منتقل کرنے کے لیے تفصیلی ہیلپ سینٹر کی ہدایات کی پیروی کری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