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鬼人生: 在深夜的山谷裡,遇見一位博物學家

· 綠蠹魚Read It! Kitap 83 · 遠流出版
5,0
2 yorum
E-kitap
284
Sayfa

Bu e-kitap hakkında

在清醒與昏迷的間隙之間,

一位博物學家開展的魔幻時刻,

關於自身生命,關於演化物種,熾烈地愛著、玩耍著、追尋著……

 

生物必須要有多樣性才能延續,一個人的生命當然也必須如此!

一個曾有「瀕死經驗」的生物學家,會如何思考科學與生命的意義?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

在多重身分中活到極致!

 

一輛前往南庄的自駕車,從山路翻落至溪谷,彈出車外的他,在痛感中醒來。在等待救援的這32小時,如夢般的人生場景,過去的經驗、記憶與感受,融合成一連串不可名狀的「魔幻時刻」。他,是時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的清大教授李家維。


在澎湖生長、被海洋啟蒙的少年,走上了熱愛自然的生物學者之路。他是個科學頑童,喜歡在顯微鏡下觀察矽藻,用螃蟹標本追女朋友,甚至想用七顆烏鴉眼泡水看到鬼;他是個奇異博士,發現蜜蜂如何感應地球磁場,挖出前寒武紀的動物胚胎化石;他是植物戀人,在屏東創立全球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蒐藏中心;他是方舟舵手,在花蓮、蘭嶼做生態復育;他是收藏玩家和搜神使者,收容近千尊落難神像,各有動人故事;面對生死,他甚至想製作一份「遺體自備指南」……


在博物學家的眼光中,追求的是生物「多樣性」所呈現的真實世界。閱讀故事之餘,開啟讀者腦洞的各種科普知識,諸如:感光細胞、人類記憶論述、生命的起源、動物的欺瞞行為、痛覺研究、生物時鐘、演化論述、最耗氧的器官、樹冠羞避現象、量子力學……,也為讀者打開了另一個思考的「平行時空」。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在深夜的山谷,遇見一位博物學家,我們也隨著他穿梭時空與天地間。「生命永遠不夠用,做開心的事,看漂亮的萬物,就夠了!」

 

【本書特色】


★ 為台灣重要的科學家立傳──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語)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南台灣有個收藏達三萬多種活體植物的保種中心,北台灣有個近千尊神像的齊聚之地,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基地也在台灣……,一手推動的博物學家李家維教授,不僅擁有精彩豐富的人生經歷,更有享譽國際的學術成就。為科學家立傳,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及學思歷程,熱情、執著,貢獻所學、驅動世界,是這些科學家們的共同印記與價值典範。

 

★ 在真實與想像之間,人生軌跡與科學思辨之間,創造屬於讀者的魔幻時刻──

打破單一線性敘述,以第一人稱、小說筆法,再現李教授個人生命經驗的嶄新文學嘗試。從李教授2017年11月21日的車禍墜谷事件為起點,將其人生際遇中的重要片段,鑲嵌在這段與死亡最接近的32小時之中。結合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寫手內化的想像,透過虛實交錯的敘事,帶領讀者看見一位科學家對於生命的實踐、省思與熱愛。

 

★ 這本書想告訴你:「他看到的世界,為何這樣美好!」──

「並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語)

科學家除了擁有超強的邏輯能力,更要有豐沛的想像力?不被標準答案綁住、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蕭伯納也曾說過:「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孩子追求知識,而不是知識追求孩子。」透過此書,讓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的頑童研究精神,不設限的博物興趣、立身襟懷,看到一位科學家如何思考、付出行動。

 

★ 擁抱自然法則,賴活到極致的哲思之書──

李教授一輩子鑽研各種動植物和古生物,從更高更廣的角度──40億年的地球演化和生態系統,看待生命的短促或永恆、有限與無限,「在活物中體會美好,在死物中領略自然循環、成住壞空的法則」是他的生命觀。科學家的人生哲學,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浪漫,讓我們為自我靈魂、身心安頓找到力量。

 

★ 留給台灣,也獻給世界的情書──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語)

三十年前,李教授在苗栗南庄買下一萬兩千平方公尺山林,保留低海拔森林的原始樣貌;2007年更籌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諾亞方舟」和時間賽跑的精神,採集、保育地球上瀕危和稀有植物。古董文物、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稀有礦石、紹興老酒、神佛雕像等,是他百無禁忌的收藏,儼然活出「多樣性」的人生。這是一位台灣學者與世界對話的「情書」,將一個地球公民對自然、對生命、對大地的愛和關懷,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熱情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榮文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王偉忠 電視製作人、節目主持人

孫大川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孫維新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人》總編輯

翁啟惠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曾淑賢 國家圖書館館長

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須文蔚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他是教授,是博物館館長,是研究型收藏家。關心世界萬事萬物,也有能力愛萬事萬物。閱讀他的生命故事,可以充滿趣味和啟發。一般人,不可能有這樣的人生吧!──王榮文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將記憶與科學冶為一爐,讓觀眾窺見「科學人」的「科學腦」中繽紛多彩、奪目瑰麗的世界。──王偉忠

 

由於家維兄的存在,科學不再是令人畏懼的聖殿,卻像是彼得潘幻遊的邀請,是可以一起做夢的地方。──孫大川

 

他毫不畏懼地去敲每一扇門,包含人生至大的生死之門,只是希望能瞭解萬事萬物背後的科學真相。──孫維新

 

家維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生態、保種科學家,也是一位有洞見、關懐台灣和世界多面向的傑出學者。──翁啟惠

 

李家維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以博物學家的視角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焦傳金

 

宏霖生動的意識流筆法,讓這本翻新傳記文學篇章的奇書,達到蘇軾所說的「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的境界,讀來過癮,令人拍案叫絕。──須文蔚

 

一位對世界感到無比好奇的學者,讓我不禁懷疑他是不是蘇格拉底轉世。對人生和科學的思想遨遊,世界何其廣闊!──黃貞祥

Kullanıcı puanları ve yorumlar

5,0
2 yorum

Yazar hakkında


李家維


中興大學植物系學士、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兩度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2022年卸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現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研究領域有: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顯微鏡學、生物礦化。在苗栗南庄蓋玻璃屋,收藏生物化石、動植物標本、歷代文物和落難神像等。

  

廖宏霖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評審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散文高級組亞軍,並獲文化部「藝術新秀」出版補助,出版個人詩集《ECHOLALIA》,採訪寫作作品散見於各藝文刊物。曾於菲律賓、越南擔任海外華語教師;返台後曾任職於秋野芒文創協會、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天下文化50+,現為遠流出版公司企劃主任與自由寫作者。

Bu e-kitaba puan verin

Düşüncelerinizi bizimle paylaşın.

Okuma bilgileri

Akıllı telefonlar ve tabletler
Android ve iPad/iPhone için Google Play Kitaplar uygulamasını yükleyin. Bu uygulama, hesabınızla otomatik olarak senkronize olur ve nerede olursanız olun çevrimiçi veya çevrimdışı olarak okumanıza olanak sağlar.
Dizüstü bilgisayarlar ve masaüstü bilgisayarlar
Bilgisayarınızın web tarayıcısını kullanarak Google Play'de satın alınan sesli kitapları dinleyebilirsiniz.
e-Okuyucular ve diğer cihazlar
Kobo eReader gibi e-mürekkep cihazlarında okumak için dosyayı indirip cihazınıza aktarmanız gerekir. Dosyaları desteklenen e-kitap okuyuculara aktarmak için lütfen ayrıntılı Yardım Merkezi talimatlarını uygulayı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