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機:1993年獨立影人張元與中國電影體制的試探、抗爭與浮沉

· 新美學 Book 75 · 獨立作家-新銳文創
Ebook
38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為過去的歲月驕傲,為過去的傷痛值得!」

1990年,沒有在國家正式工作單位任職的張元,拍出了中國第一部獨立製作電影《媽媽》、1993年完成《北京雜種》,成為國際矚目的新銳導演,也成為電影局的眼中釘。為了進入官方的電影體制,讓未來的作品能順利在中國上映,張元決定將知名小說〈一地雞毛〉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試圖「入軌」,卻無力與複雜的人事糾葛、荒謬的體制運行周旋,最後電影局一通電話,原先談好的器材廠商紛紛毀約,《一地雞毛》電影就此擱淺,開機七天即被迫停機。

作者寧岱當年負責《一地雞毛》劇組的宣傳工作,受當時獨立紀錄片熱潮影響,投資方另撥出預算,請寧岱記錄《一地雞毛》的拍攝過程,反倒促成紀錄片《停機》的誕生。事件發生後,寧岱第一時間採訪了劇組成員、藝術界好友、師長等人的看法,同時拍攝劇組收到通知後的不甘與憤懣、該停止或繼續、是否更換導演等種種討論,用鏡頭見證一個試圖走進官方體制的獨立電影製作劇組,它的開啟與終結,它對電影界、對個人的影響則一直延續到今天。

繼紀錄片《停機》之後,寧岱再度透過文字梳理中國電影體制的建立與變化、事件發生後劇組的公關應對等,深度探討何以在中國獨立電影、紀錄片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初期,《一地雞毛》的停機竟無毫無轉圜的餘地,藉以紀念張元與劇組夥伴們這段捍衛創作自主性、意圖衝破周圍環境束縛的青春:

「我們關注的是人,人的生活狀態、社會的狀態。我們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藝術生命,而不是去學會投機。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直、什麼是邪惡,可我們不知道審查官坐在放映廳時是否正好心情愉快?不知道他們的官位穩不穩?他們的上級是不是正在找他們的碴?」

「只要有可能,我們就要轉動攝影機。我們要讓攝影機轉動到最後一刻。因為拍電影已經成為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About the author

北京電影學院學位、藝術碩士。電影劇本曾獲得金馬影展最佳改編劇本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武漢大學生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編劇獎等。編劇的電影作品曾在柏林影展、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影展、鹿特丹影展、威尼斯影展、東京影展等獲得獎項。

主要作品有:電影劇本《找樂》、《夏日暖洋洋》、《兒子》、《過年回家》、《看上去很美》、《警察日記》、《蝶變人生》、《清邁旅店》、《美好人間》。小說《事件》、《冬日驕陽》、《托管班》、《麒麟薈》。紀錄片導演《停機》。紀錄片策劃《金星小姐》、《拆遷》。藝評《培力的體檢報告》、《上海先生張恩利》、《申玲背後的王玉平》、《少年小東》、《韓家英設計辭典的底色》。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