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本無種:天下第一俠商的賺錢神話

· 成功Wisdom Livre 26 · 百善書房
4,0
1 avis
Ebook
352
Pages

À propos de cet ebook

胡雪嚴,中國第一商人,從錢莊的學徒開始走上經商之路,以「零資本」開設錢莊作為事業的起點,並不斷擴張,生意的觸角幾乎伸到了當時所有最賺錢的行業;生絲貿易、典當、軍火、水上貨運、藥店、地產等,並且在大多數行業都做了全國第一,從而構築起一個縱橫交錯、遍及全國的商業帝國。

中國有句話叫「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胡雪巖傳奇般的賺錢神話,使得無數人為之癡迷,成為所有商人的終極夢想,胡雪巖與呂不韋、陶朱公、沈萬三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財神。


人脈:胡雪巖生逢亂世,從一個小伙計幹起,最終在官場、商場左右逢源,成為富甲天下的商賈奇人,與他龐大而牢固的人脈網路是分不開的。古語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牆,在胡雪巖看來,任何人都可以交朋友,任何人都有可用之處。買賣生意本來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事,長久生意需要有一群忠心的下屬;遇到困難,需要各路朋友拳拳相助;關鍵時刻,更要靠命中貴人的提攜。成功,就是要讓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四通八達。


經營:胡雪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清朝國民總收入每年是八千一百萬兩白銀,而胡雪巖的收入卻是四千二百萬兩白銀,相當於整個中國的一半。胡雪巖能取得富甲天下的商業成就,是與他睿智的經商藝術分不開的,他恪守商業競爭的遊戲規則,誠信待人,勇於風險投資,慷慨好施,任人唯賢,敢於授權等,所有這些,對我們今天的商人來說,仍然有許多可以學習和借鑑之處。


處世:在胡雪巖看來,經商很簡單,賺錢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遵循商業的基本規則就會成功。很多人不會做生意,首先是因為他不會為人處世。的確,經商與為人處世關係緊密,既要有自身的努力奮鬥,更要有各色人物的幫助提攜。胡雪巖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第一商人,其最高的智慧就是「經營人心」。他是用自己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吸引大批人才為自己創造財富。

這三點看似普通,實則展現了胡雪巖的全部人生智慧菁華,堪稱經商三絕。本書就以這三點為脈絡,把胡雪巖一生中所有經典故事編輯成書,願您在閱讀精采故事之餘,能領悟到賺錢經商的最高智慧,最終走向人生的輝煌。


花花轎兒人抬人

在這世界上,不管做什麼事情,實際上都是「做人」的延伸。有一些人能出人頭地,就是得益於其人際交往的能力。他們建立寬廣的人際關係網路,從而創造出了有利於自我發展的空間,努力做到別人的認可、支援和合作。

座落在北京前門外的都一處燒麥館,歷史上曾經是一家小小的酒店,一次偶然的機遇,使它出了名。後來,又一次偶然的機遇,使它成了北京家喻戶曉的燒麥館。

大約在二百五十多年前,有個姓李的青年,從山西來到北京,後經人介紹在一家酒店當學徒。三年後,他不僅掌握了一些店鋪經營、管理的方法,而且學會了一些小菜的製作。後來因為他不願長久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就辭去酒店差事,在前門外大街路東搭起了一個賣酒的小棚子,不過當時並沒有取字號,只是在酒帘子上面寫了「李記」二個。

開業後,他很注意和各方面的人做好關係,對待顧客更是熱情周到,使酒棚天天顧客盈門,座無虛席。由於一來酒棚買賣不錯,二來李掌櫃人緣好,因此辦事很守信用,面鋪、酒廠都願意賒貨給他,使他在資金周轉方面相當方便。因此李掌櫃的生意越做越好,發展很快。

不久,李掌櫃就賺下了一些錢。有了錢之後,他就打算改善經營環境,擴大經營規模。大約在一七四二年,他拆掉大棚,蓋了一座只有一間店面的二層小樓。然而還是沒有正式字號,仍然只以「李記」為標誌。

當時,前門一帶有名的飯館很多,為了能在眾多的名店包圍中生存和發展,李掌櫃總是早開門,晚關門,採取「別人沒開門我開,別人關門我不關」的經營方式。正是這種有異於別人的經營方式,使它才得到了一個天大的人緣,使小店在一夜之間出了名。

一七五二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別的店鋪都已關門,而李家酒館卻和往常一樣,接待少數幾個喝酒的客人。一會兒,從門外進來三個人,一主二僕,主人一身文人打扮,伙計急忙熱情的將他們請上樓,並端上酒菜。那個文人模樣的人一邊吃菜喝酒,一邊和伙計聊上了天,他問伙計:「你們這個酒店,叫什麼名字?剛才我進來時怎麼沒看見?」

伙計忙說:「不瞞您說,我們這個小店還沒有字號呢。」此客人有感於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想了一下說:「天都這麼晚了,你們還沒有關門,京都大概只有你們一處了吧!乾脆就叫『都一處』吧。」

沒過幾天,十幾個太監抬著一塊寫有「都一處」的牌匾,送到了李家小酒店,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大年三十來店喝酒的那個文人模樣的人,竟是乾隆皇帝,於是急忙接過牌匾掛在店中。這件事很快轟動了整個北京城。從此,這家酒店和它的字號—「都一處」,成為京城人人皆知的名店。

如果不是與乾隆皇帝有一面之緣?都一處怎麼能夠一夜出名呢?

胡雪巖那麼能賺錢,因此現在很多人都對他是敬佩加崇拜,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廣結良緣這方面做得很徹底。他經常說的這句話,很是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在商場上做生意,我抬抬你,你抬抬我,大家彼此彼此,不就多了很多朋友、很多機會了嗎?哪有賺不到錢的道理?」

胡雪巖做生意非常看重人緣,他一方面非常看重並培養雇員對商行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注重與同行建立相互扶持和相互信任的關係。他認為,良好的人緣能夠讓同行間消除歧見,能夠讓大家都有錢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在胡雪巖那個時代,為了出人頭地,多少才氣橫溢的讀書人不惜十年寒窗。即使中了舉人、進士,還得四處巴結,並且小心翼翼、不出紕漏地熬上很多年,頭上的頂戴才可能變紅。即使紅了,那也只是貴,還不是富。想要發財,還要爭取那些有肥缺的官,而且還要冒著頂戴被摘的危險去貪污受賄。

胡雪巖沒讀過多少書,卻能因富而貴、又富又貴、大富大貴,比很多真正的一品大員還要貴—得到慈禧的欽賜匾額以及黃馬褂。這不是胡雪巖的運氣好,而是他在廣結良緣方面,實在是勝人一籌。

某一飯館老闆娘瓊花,丈夫去世以後,飯館生意一落千丈,所欠錢莊的銀子歸還不出。錢莊原「掌盤」告到官府,這瓊花在公堂大哭大吵,官府也難以解決,只得不了了之。後來,錢莊讓胡雪巖接手這樁業務。胡雪巖透過側面瞭解,最近瓊花的飯館生意很不錯,他就去登門拜望。

瓊花一見胡雪巖,以為又來討債,便又裝窮訴苦起來。哪知胡雪巖卻和顏悅色的說:「今天,我來看看你有什麼困難,如果缺錢,錢莊仍可以最低利息給你貸款。」這大大出乎瓊花意料,讓她反而因為拖欠債務而內心有愧。於是,瓊花很快就將錢莊的錢還了。胡雪巖的處世方法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培植寬廣的人緣,胡雪巖甚至專門培養了劉不才這種吃喝賭俱全的人才,專陪闊少、達官、江湖頭目吃喝玩樂。因為劉不才和龐二少爺關係密切,就為胡雪巖帶來了壟斷上海市面絲繭生意的便利。

商人想要做活生意賺到錢,就要廣結人緣,包括有意結識黑道白道、水路旱路各方面的朋友,既要有手握重權的官場人物,也要有實力超群的商業鉅子,還要有講義氣的江湖朋友,甚至雞鳴狗盜之徒,也得結識幾個,這樣對自己是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

宋裴卿,近代民族工商史上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他在創辦東亞公司的時候,就是遵循「人緣就是財源」的經營理念,他在募股時候的原則是「不怕股東小,就怕股東少」。

東亞股東人數最多時,達到一萬多戶,而且遍及全國各地,分佈在各個階層。除個人股以外,很多家庭、團體、工廠、商店、學校、教會等也多有東亞股票。

為了拉攏股東,凡是股東較多的地區,公司每年都派專員去當地支發息紅;對遠道股東寄發息紅,則由公司擔負匯費。對於一些各界名人,如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天津商會會長紀仲石、上海文人陳立庭、金融界鉅子陳光甫等,甚至還有蔣介石、李宗仁、宋子文、孔祥熙等國民黨政。為了利用他們的社會聲望作為號召,宋裴卿總要採取種種方法,把他們拉來作為東亞的股東,只要入股就行,入股多少並不重要。

除了把當地金融界重量級人物拉進來做股東之外,宋裴卿還廣泛吸收社會各個階層以及內部員工的存款,供他周轉利用。他吸收存款的特點是利率高,種類多,存取方便。眾多的人緣就是源源不斷的財源,宋的這些方法收到很大效果,使其「東亞」經營存款額高達一百五十萬元左右。使得「東亞」擺脫了銀行、銀號的高利盤剝,擴大了營業的幅度。


多個朋友多條路

胡雪巖在經商中體會到人會做人,凡事可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成功靠的就是人際關係的成功。比如,升官要靠貴人欣賞、提攜,要靠同僚的支持,還得靠下屬的努力工作;做生意要靠廣交朋友才能廣開財路。就連寺廟裏的和尚還得靠廣結善緣,信男善女越多,廟裏的香火錢也就越多。

坐落在北京前門外的月盛齋馬家老鋪,就是因為有人緣而靠禮部用過的祭羊迅速起家的。

清朝乾隆年間,馬慶瑞經親戚介紹,在禮部衙門找到一個當臨時工的工作。因為工作非常勤快,而且一有空就立即去幫助別人,無論太監還是管事差役,都很喜歡馬慶瑞,他們不但一有事就提出叫馬慶瑞來當臨時工,而且還常把祭祀用過的供品賞給他食用。

有一次,馬慶瑞竟然得到一隻全羊的賞賜,這真使他大喜過望。但想了半天,還是捨不得吃掉,於是就拿去街上賣,以便換幾個零花錢。之後,馬慶瑞領到供品就全部拿到街上去賣掉,日積月累,也還真的積累了一小筆本錢,於是他開始賣起羊肉來。因為馬慶瑞和禮部的差役們很熟,他就以透過他們收購禮部祭祀用過的「祭羊」為貨源。「祭羊」不但價錢便宜,而且品質好,所以他經營的羊肉比同行的東西好,價格便宜,生意很好。

後來馬慶瑞發現,賣生羊肉雖然能賺錢,但不如賣熟羊肉賺得多,他想起了自己曾在御膳房幫廚時,學會過製作醬羊肉,心想自己為什麼不利用在御膳房學到的技術,也煮點熟肉賣呢!於是,他決心專門做起醬羊肉的買賣,並在禮部衙門差役的幫助下,在寸土寸金的正陽門西邊擠占了一個攤位。

正陽門附近是商業繁華地區,經過這裏的官民很多,加上開張這天,禮部不少差役都前來助威、幫忙,他們大肆向過往的行人宣傳馬慶瑞曾在御膳房當過差,說他的醬羊肉是宮廷風味,所以大家都爭著要買些嘗嘗。因此,光顧他小攤的顧客一天比一天多,生意越做越興旺。


胡雪巖的成功,除了自身具有的經商才智,也是靠他圓熟練達的社交能力。胡雪巖深知人情世故的重要,懂得「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這個道理,透過拍馬屁、講義氣、送錢財等各種手段,使得各方面的朋友都信賴他,從而支持他。另外,胡雪巖深信:「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便多一道阻礙。」因此,他廣交黑白兩道的朋友,甚至將生意場上的對手,想辦法化敵為友。正是巧妙的處理好了與官府、商場、江湖甚至洋人等各方面的關係,胡雪巖才成就了一代官商的輝煌事業。

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山西的李姓商人,看見前門外大街、東四牌樓、西單牌樓、鼓樓前大街等熱鬧繁華的景象,尋思:「我要是能在這樣繁華的地方開個店,該有多好!衝這麼好的地勢,一定能賺大錢。」從此,他開始盤算如何才能擠進這些地方開個店鋪。

有一次,他到北京送貨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在前門大街開市店的掌櫃,兩人閒聊中,他得知那人想把布店頂讓出去。他認為這種機會絕不能放過,於是千方百計與布店掌櫃套關係,每次來北京,都要帶一些乾鮮果品或海產品之類的禮物,專門送到布店掌櫃的家中,還經常請掌櫃下館子喝酒。

慢慢的,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後來李掌櫃終於把這家店鋪買了過來,並選擇了一個吉日開張營業,店名叫「通三益乾果海味店」。果然,由於店址好,通三益一開張便買賣興隆,大發利市。

由於通三益的商品基本上是從通州自家開的三益貞進貨,所以,不但品種齊全,而且品質好,價格合理,很快的通三益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在經營之中,李掌櫃也十分重視人緣的培植。

當時,一些王府、大宅門以及飯店都願意購買通三益的商品。為了與他們保持住關係,通三益都是送貨上門,並且每次買賣都要給那些管事的或傭人百分之十的回扣。後來,就連清宮御膳房用的乾鮮果品和山珍海味,有很多也要從通三益購進。

後來李掌櫃發現,每年秋天的時候,通三益秋梨的銷量很大,因為很多人喜歡用它熬汁治咳嗽,就連清宮太醫院也在這個時候購進大量秋梨,用來熬製秋梨膏。李掌櫃想:若是能弄到熬製秋梨膏的宮廷秘方,自己加工出售,一定能賺到大錢。

但不久之後,李掌櫃就去世了,其兒子接管了通三益,並繼續為實現他父親生前用宮廷秘方熬製秋梨膏的願望而奮鬥。在他的苦心追求下,終於獲得了成功。

有一年秋天,清宮太醫院又派人來通三益購買熬製秋梨膏的秋梨。在與來人的交談中,少掌櫃得知,來人就是太醫院專門負責監製秋梨膏的太醫。少掌櫃不禁大喜,心想一定得抓住這個機會,從他的嘴中得到熬製秋梨膏的宮廷秘方,實現父親生前的願望。

於是急忙喚來伙計,又是遞水,又是敬菸,並從飯館叫來一桌豐盛的酒菜,熱情招待這位太醫。此後,少掌櫃便與這位太醫交上了朋友,通三益到了新鮮貨,首先包一份給那位太醫送去,還常買一些其他禮物相送,並隔三差五請他下館子。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這位掌櫃感到時機已經成熟。有一天,他又請太醫去正陽樓吃飯,酒過三巡,便向太醫討教熬製秋梨膏的宮廷秘方。這位太醫覺得少掌櫃對自己不錯,不好意思拒絕,就把宮中製作秋梨膏的方法仔仔細細告訴了少掌櫃。

從此,通三益開始出售按宮廷秘方自己熬製的秋梨膏。由於秋梨膏對咳嗽有顯著療效,所以,秋梨膏很快名揚四海,通三益的名聲也就更加響亮了。


Notes et avis

4,0
1 avis

Attribuez une note à ce ebook

Faites-nous part de votre avis.

Informations sur la lecture

Téléphones intelligents et tablettes
Installez l'appli Google Play Livres pour Android et iPad ou iPhone. Elle se synchronise automatiquement avec votre compte et vous permet de lire des livres en ligne ou hors connexion, où que vous soyez.
Ordinateurs portables et de bureau
Vous pouvez écouter les livres audio achetés sur Google Play en utilisant le navigateur Web de votre ordinateur.
Liseuses et autres appareils
Pour pouvoir lire des ouvrages sur des appareils utilisant la technologie e-Ink, comme les liseuses électroniques Kobo, vous devez télécharger un fichier et le transférer sur l'appareil en question. Suivez les instructions détaillées du centre d'aide pour transférer les fichiers sur les liseuses électronique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