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掌法為三個母掌,分別是單換掌,雙換掌,順式掌。一般而言,八卦掌從董海川算起到了第二代便開始出現風格明顯不同的流派,掌法名稱也不盡相同,但有部分如上述三母掌是共同的,八卦掌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繞圓走轉,其中旋轉與螺旋的動作為其特色,在走轉中換的掌法一般統稱轉掌,以下舉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掌名為例:
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可分為兩階段,其一為八大母掌共八掌(或稱八大綱),其二為先天八卦共十掌(或稱天干八卦或十天干):
八大母掌:1單換掌2雙換掌3順式掌4背身掌5翻身掌6磨身掌7三穿掌8回身掌
天干八卦:有四形與四身1蛇形順式掌2龍形穿手掌3虎形回身掌4燕形蓋手掌5轉身反背掌6擰身探馬掌7翻身背插掌8停身搬扣掌9片旋掌10五龍擺尾掌
八卦掌除了轉掌部分,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後天掌或稱地支八卦,共有六十四掌,故也有人會說八卦六十四掌,這六十四個散手掌便是八卦掌對敵的基礎手法,配合天干八卦練出來的靈活身法與步法,便形成獨樹一幟的八卦掌,民國初年著名的第三代(從董海川算起)八卦掌傳人高義盛先生有雲「先天掌為後天掌之本,後天掌為先天掌之用,無先天掌則八卦掌無根源,無後天掌則八卦掌不齊全。」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的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把它歸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1797-1882)。董海川由於其圍圓而習練,開始叫轉掌,後來門人稱作八卦轉掌,最後定名為八卦掌。八卦掌主要有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這兩個流派有關。(維基百科)
孫祿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以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