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 一個人
4.8
26条评价
电子书
250

关于此电子书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至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楞嚴經》是禪門北宗神秀一系重視的經典,南宗的惠能一系更重視《金剛經》,俗說「南剛北嚴」。

  在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1]」的詩句。《楞嚴經》梵文原本未傳世,從面世開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譯經目錄,對於它的真偽,就有了經久不息的爭議,多數漢傳佛教信徒皆認同它是佛陀所說,而部份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的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維基百科)


评分和评价

4.8
26条评价
雨薇
2015年9月25日
續佛慧命,功德無量 。
6 人认为该评价有用
您认为这条评价有帮助吗?

作者简介

 般剌密諦(梵名:Pramiti,意譯作「極量」),又譯為般剌蜜帝、般剌密帝、釋極量,,生平不詳,相傳為中印度人,古代印度佛教高僧,東渡中國,誦出《楞嚴經》,之後就回到印度,不知所終。相傳他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的「制止道場〈今光孝寺〉」誦出楞嚴經十卷,時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譯出,居士房融筆受。未久,其本國國王怒其擅出經本,遣人追緝,般剌密諦乃泛舶西歸。事見唐智昇《續古今譯經圖記》與宋子璿《首楞嚴義疏注經》。

(維基百科)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