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醫教學實錄:陰陽辨證卷

· 理解中醫系列 Book 4 · 理解中醫文化協會
5.0
1 review
Ebook
44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陰陽辨證卷】為仁山堂2015冬季課程的教學實錄,全書近二十五萬字,透過講述歷代名家的效驗方,分析其方義、效用、加減變化,讓學員更能靈活運用中醫於日常生活之中。中醫的「中」意在『致中和』,居中而平和,要的是取中道平衡,從病態的極端狀況往中間拉,恢復陰陽平衡。所謂陰陽辨證就是透過觀察陰陽二氣的均衡狀況,達到解構病情、推估病機、提出療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是『道者』與『學者』的智慧之旅,稟持道家訓示:『學者不起心,道者不言法。』我鼓勵學員能儘量在課堂上提問、討論,其積極目的是鼓勵學習者去思考,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尤其是關於「人」的問題。除了建立一個實用的養生知識系統,背後的目的也是希望練習如何把「提問→邏輯分析→推論」的思維方式應用在處理養生的問題中,學習整理自己的想法,並且清楚的表達,將來離開課堂,才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理解中醫:教學實錄』經絡辨證卷、六經辨證卷、臟腑辨證卷、陰陽辨證卷四書合計近八十五萬餘字,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整理、校稿、出版。當初也花了一年的時間講授,一年四季的課程依經絡、傷寒、雜病、和時方的脈絡安排。


  人體的運作原理和經絡息息相關,所以學醫一定要先懂得經絡;再來要了解一些主要的方劑,所以會從傷寒論、經方入手,以此為主方,並透過雜病、五行臟腑生剋的理解來豐富中醫的辨證思維,接下來若是想要靈活運用,還得學會如何加減藥味,因此選擇時方作為主題文本來討論,透過課上拆方的練習,再用於實際病症的加減上。


  〈莊子‧人間世〉:「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前人習醫,講究「通」,而醫理要通,首重在「悟」。要「通」、「悟」就需要「多琢磨」,希望透過經絡、六經、臟腑、陰陽等四個方向來理解中醫的方便巧門,可以幫助讀者對中醫之道的「通」與「悟」。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多年來在中醫文化推廣教育裡耕耘,認為中醫學習必定根植於日常生活之中,唯透過實作與體驗將課程內化成為生命旅程的一部份,方得其要。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