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役: 一九五○、六○年代台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

· 新視野 Book 34 · Showwe Information Co Ltd
Ebook
32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 以「空間」概念切入,縱橫剖析洛夫、商禽、瘂弦之詩作美學與精神
§ 突破「台灣意識」與「中國情結」二元論述,開啟戰後詩研究新視野
§ 原著曾獲國家文學館──「2008年台灣文學研究博士論文」獎助肯定 


台灣現代詩歌的研究一般多以「歷史」及「時間」為參照,
「台灣意識」或「中國情結」往往佔據論述的篇幅,而忽略了美學與藝術真正的精神與價值。

本書以「空間」概念切入,結合「詩歌」與「空間」分析,不僅只於獨立探索詩美學,也並非鑽研物理空間,而是透過鳥瞰式掃描和地毯式搜索,為僵化的歷史時間另闢一條新的思路。作者以一九五○、六○年代戰後現代詩軍旅詩人洛夫、瘂弦、商禽為考察對象,一方面由於三位詩人的作品在軍旅詩人中較精純與整齊,在現代詩的創作質量上也展現顯著的躍升,迄今對詩壇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他們的崛起與壯大應和著五、六○年代台灣文壇特有的發展景況。

●透過鳥瞰式的掃描,可知當時的環境氛圍與詩人所採取的創作策略密切相關:
洛夫的「石室」是前線金門的碉堡,充滿死亡的氛圍,其空間越往下越壓縮狹小,幾至無可救贖的可能;瘂弦的「航行」意象充滿暗礁與險阻,人生常被比喻成死亡機率極高之「航行」。商禽的「自我監牢」與敞視建築,往往桎梏住肉身與靈魂,其所反映的是無所不在的箍制與監控。

●透過地毯式的搜索,由詩人創作技巧去探索他們創作的理念與美學技巧:
洛夫以蒙太奇手法,呈現主體、客體易位與擺佈,雖然其詩常被歸類為超現實主義,然而由其存在的空間來看,反而能從其創作找到貼合點,發現詩人「遞降地窖式」的空間書寫。瘂弦透過「韻律式」的節奏與歌謠風,產生「地方芭蕾」的特性,在其劇戲性的表現風格中,可發覺他所拉出的類喜劇距離與張力。商禽善用變形的詩藝,長篇敘事地營造情境,詩中充滿著動物化的隱喻,打破了有限存在的藩籬、海峽空間的文化阻隔,以及親人與長輩的懷想距離,進而以無限、想像語言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來破除對死亡的恐懼;詩人如「介殼蟲」一樣擅於「保護」及「防衛」,也與他創作的主題與材料如出一轍。

About the author

劉志宏
筆名伍季,宜蘭蘇澳人,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畢業,現任逢甲大學國語文中心、國立虎尾科大及中國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以及文學廢五金出版社發行人兼總編輯。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國家文學館博士論文獎助、文建會現代文學碩士論文獎助、國藝會出版獎助、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獎、全球華文星雲佛教散文獎及台北市、鳳邑、玉山、大墩、雲林、夢花、桐花、台中縣、菊島、浯島、台中市、吳濁流、新北客家詩詞、後山、後生、竹塹、桃園、海洋、馬祖、乾坤詩刊、彭邦禎、耕莘等文學獎。作品散見報紙、文藝雜誌及個人網站「伍季文學廢五金行」。詩作〈籃球〉選入《九十一年年度詩選》(台灣詩學)、〈桂河大橋〉入選《閱讀與書寫》大學新詩教材選文、〈時間之鼠〉收入於《詩路2001年網路詩選》(河童),著有詩集《與鐵對話》、《痛苦已把門檻化為礦石》。目前正蘊釀散文《失肘港》誕生。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