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黑洞:薩提爾帶你走過人生的困頓,與自我和解

· 綠蠹魚Read It! 第 82 冊 · 遠流出版
電子書
224
頁數

關於這本電子書

薩提爾溝通名師,李崇義溫暖新作──

十場穿越內在黑洞的對話,陪你學習回應受傷與失落

走過人生的困頓,與自我和解

 

或許,你曾經歷這樣的對話風暴……

「一年就這幾天,忍忍就過了。」

「以前爸媽最疼你,現在你多付出一點,是應該的吧?」

「你不是最了解我的人嗎?怎麼還會這樣做?」

「怎樣?難道這也是我的錯嗎?」

 

甚至,你心裡有過這樣的念頭……

「為什麼總是忽略我的感受?」

「我是否不應該存在?」

「我真的值得被愛嗎?」

 

不想過的年、不想見的家、不想聽的話……

這些關係表面上的碰撞、摩擦,日久便成了內在的瘀傷。

 

明明是最親近的人,為什麼心的距離,會如此遙遠呢?

面對執念與情緒波浪,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走出這個圍困自己的黑洞?

 

◆ 這本書,寫給總是努力改變自己的你──

對於所愛之人,我們總希望與對方建立和諧的關係,當想法相左時,更會想盡辦法「解決」衝突,將所有的尖銳快速弭平,因此,很容易於溝通過程中遠離彼此,或委屈了自己。

薩提爾溝通名師李崇義承接了不少這類困擾,甚至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這一次,他想與你一起走進內心小劇場,更想告訴你,面對內在黑洞,你我其實都有直視它的能力。

 

◆ 以書信,貼近那些說不出口的挫折感──

誰都曾經跌倒過,有時的確需要一雙有力的手,拉自己一把。這雙手或許是一句同理的話語,也可能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崇義老師與幽默俏皮的「高麗菜菜子」以生命故事交換深刻對話,溫柔梳理一場場看似無解的風暴,關於伴侶衝突、子女教養、手足壓力、隔代不同的價值觀……十個主題、十封往返書信,點滴文字不僅引導你我表達難以啟齒的感受,更是內在的關懷與支持。

 

◆ 深呼吸,練習走出內在黑洞、接納自己──

怎樣才能拉近心的距離?需要的並不是勇氣,而是坦承脆弱,並且一次又一次練習,找到自我的療癒方向。

書裡不僅有我們都似曾相識的內在課題,也是一場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在篇章最後,更凝鍊了薩提爾對話的實踐心法,如何傾聽、覺察、讚美、陪伴……你將發現,走出內在黑洞,就從接納自己開始。

 

在崇義老師的回答裡,常常有「哇,原來可以這樣喔」的驚嘆。

回頭看,在自己身上也常常有「喔,原來我可以這樣喔」的奇蹟。──朱芳儀

 

有時候外在處境沒有任何改變,純粹是我們的內在做了轉化,就能變得更自由。──李崇義


知心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

 

專文導讀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書中談的是每個人在關係中常見的困擾,尤其是與身邊最親近的那一些人,包含父母、伴侶、手足、孩子等。你知道自己愛他們,但有時候就是因為在乎,反而難以拿捏相處的距離。

若你曾因此卡關,甚至認為根本無解,以為自己動彈不得,在讀了書中崇義老師的回信之後,也許會豁然開朗──根本不需要去改變任何人,你只要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在即可。

我喜歡《內在黑洞》這本書,整理出十個相當生活化的議題,兩位作者透過平實易懂的文字,讓讀者不只頭腦理解,內心也有體驗。邀請你也來趟走進黑洞、向內找答案的探索之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關於作者


李崇義


薩提爾溝通名師,目前為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兼執行長。


於資訊產業服務二十餘年,曾任美國矽谷資訊軟體公司總裁、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公司副總裁。回台後浸潤薩提爾模式多年,在授課期間累積大量個案晤談經驗,歸納出實用的冰山對話框架。


帶領長耳兔心靈維度師資培訓課程,亦曾受邀至中研院、台經院、Google、國泰金控、富邦人壽、大愛人文講堂,以及海內外上市櫃企業和各級機關學校進行演講與工作坊。


著有《冰山對話》一書,並於知識衛星開設薩提爾相關線上課程。

 

朱芳儀


長耳兔心靈維度經理、對話專案講師、兩個孩子與七隻貓的母親。


曾在醫院工作十數年,看過許多生老病死,升格當媽媽之後,更深入想知道「我這個人教出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因此踏進了長耳兔課堂。擔任隨課助教超過一千五百小時,在課堂裡陪著夥伴穿越生命的困難,更透過書寫、記錄,開啟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請分享你的寶貴意見。

閱讀資訊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請安裝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手提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絡瀏覽器聆聽在 Google Play 上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及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等電子墨水裝置上閱覽書籍,你需要下載檔案並傳輸到你的裝置。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指示,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書閱讀器。